154 title

當免疫低下病人遇到新冠病毒,照護是看不到終點的挑戰

潘玫燕 臺大醫院專責病房護理長

  歷經3年新冠疫情侵襲,目前於接種疫苗及各項措施的保護下,大多數人染疫後都僅是輕症,可能伴隨發燒、咳嗽、疲倦等症狀,漸漸大家也能以輕鬆的語氣「染疫沒啥大不了!就像得流感般,撐個一、兩天熬過就好」來自我解嘲,在後疫情時代,社會大眾逐漸不再對此疾病充滿恐懼忌憚。然而若是免疫低下的病人確診時,病毒清除時間將會延長、呈現出更複雜的病況或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對醫護人員來說,仍是相當棘手的難題,對病人及照顧者而言,亦是無止境的艱辛輪迴。

  曾有一位50歲罹患淋巴癌的病人,由於多次接受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使體內無法產生新冠病毒抗體,不僅長期住院無法解除隔離,也反覆因病毒量回彈造成肺炎而呼吸衰竭,住院中已經歷兩次呼吸衰竭而插管,每次病況惡化進入加護病房時身體就更加虛弱。某天他再度因為肺炎惡化,感覺喘不過氣,醫師說明X光影像顯示病情再次惡化、可能需要第三次插管治療,病人情緒明顯低落,表現極為抗拒,一直哀求是否可以再給他一點時間觀察,堅決不去加護病房。這讓當天照顧他的護理師非常擔心,除了病況複雜與困難所帶來的照顧壓力,同時也深怕錯過病人治療的黃金時機;因此在緊湊的療程中,護理師努力在治療空檔和病人密切的溝通,試圖瞭解他拒絕再插管的原因,同時安撫病人的情緒。

  原來病人是因為感受自己身體功能在治療過程逐漸虛弱,發燒、喘的症狀反覆發生,陷入一種無限輪迴狀態而感到身心俱疲與絕望。看著病人一邊喘、一邊安撫身旁哭泣的太太,交代不要氣切等身後事,囑咐「這個妳就聽我的」、「至少這個時候能有妳陪在我的身邊」…,在旁陪伴的護理師聽到這對患難夫妻的對話感覺十分揪心,但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的態度向這對夫妻說明當前狀況下,是否接受插管等共享決策流程,以做出最適合也最舒適的治療方向。在一連串的討論後,取得病人同意,迅速通知醫師並聯繫加護病房。最終病人順利的進行第三次插管治療、並且成功的再次拔管回到專責病房,歷經數月與新冠病毒的漫長對抗,最終病情得到了控制,療程圓滿的告一段落,平安的出院前,病人與照顧者也不斷的對醫療人員的細心照護表達感謝。

  這樣的故事在本病房並非單一個案,許多跟這位處境相同的病人,控制住病情的人出院返家,必須小心翼翼地注意生活中的枝微末節,更何況仍有尚未出院的病人,正持續與新冠病毒長期搏鬥中。

  三年多的新冠疫情淬煉下,讓專責病房的護理同仁對新冠病毒有豐富的照護經驗,能夠協助病人及家屬在突如其來染疫、接受隔離限制自由、甚至瀕臨死亡,依然展現出堅強和勇氣。然而在面對免疫低下的染疫病人,除了必須展現豐富的專業能力以及大量的時間、精力來照護其複雜病況,更需要有加倍的同理心,體諒病人及家屬對超長住院隔離的焦躁、對檢驗結果無法達標的失落、對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的質疑,以及對身體功能惡化的無奈甚至絕望等等反應,陪伴他們走過生命中的幽谷。

  傳染病的照護不僅只是確診病人的疾病照護,更需要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護病關係以提供真誠有溫度的照護;保持冷靜和理智,提供正確護理措施、衛教資訊及最佳的支持關懷,在病人端、醫療端及公衛感控端取得協調平衡,做出謹慎且精準的護理判斷。

  後疫情時代,與疫病和平共存已是大勢所趨,然而疫病留下的挑戰仍永無止境,許多治療照護的難題仍有待醫療人員持續學習、克服。新冠疫情期間體現護理師在醫療環境中扮演各式角色之重要性,也獲得正面評價與關注;雖然在疫情熱度褪去後,社會大眾勢必逐漸減少對護理師的鼓勵,但是身為第一線護理人員,我們必須肯定自己、堅持初衷、強化本職學能、專注本務工作,就算沒有鎂光燈、聽不見掌聲,也要持續提供此類極端而少數病人最優質的照護。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Taiwan Un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 (TUNA)
會址:10355 台北市承德路1段70之1號14樓
電話:(02)2550-2283     傳真:(02)2550-2249     電子信箱:nurse@nurs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