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a title

2015優秀護理人員與護理之美攝影獎表揚大會

為表揚並激勵本國日夜熱忱照顧病人的護理人員辛勞,提升護理照顧品質,增進國民健康,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高明見董事長持續委託本會,辦理第四屆優秀護理人員獎選拔,並合併本會舉辦的第二屆護理之美攝影獎活動,於12月29日假福華文教會館卓越堂舉行表揚大會,期盼藉此表揚活動鼓舞全國護理人員。本次活動迴響非常熱烈,由推薦人優良事績及獲獎者之照護經驗分享中可感受到護理人員懷抱專業、任勞任怨、視病猶親的高度服務熱忱,共計表揚優秀護理人員特優獎5名、優秀獎52名、優良獎117名及護理之美攝影獎護理組與社會組第1至3名各一位及護理組佳作七位、社會組佳作三位,共計16名。今年更增加徵文活動,希望藉由採訪獲獎人員的小故事,更能展現白衣天使背後的付出與奉獻。

001

002

003

副總統吳敦義、監察院院長張博雅、人事總處人事長黃富源、考選部部長邱華君、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蔡誾誾及考試委員李選等多位長官貴賓親臨會場,共同為第一線辛苦、優秀的護理人員打氣。

護理專業團體訴求

2016總統與立委選舉

  • 一、立法規範合理護理人力配置,建立「護病比與住院護理費給付連動制度」,依護病比給付足額住院護理費,並規範專科護理師合理照顧病人數。
  • 二、推動護理分級制度和混合式照護模式,以滿足住院病人照護需求,並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 三、護理養成教育全面提升至大學程度,並推動專科護理師培育回歸正規護理教育體制,以提升專業照護品質。
  • 四、推動長期照護產業的發展,提升失能、失智者照護品質。
  • 五、國衛院設置護理政策研究專責單位,以執行護理相關政策研究。

會務推動標竿研習營

國民親三黨代表分別回應本會訴求

本會於11月21日舉辦會務推動標竿研習營,邀請民進黨、國民黨與親民黨三位總統候選人或其推派之代表蒞臨,進行「醫療衛生政策推動與護理專業發展」座談,回應護理界訴求,當天共計有17個護理專業團體與24縣市公會理事長或代表共同與會。


民進黨  前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醫師表示:

我們強力支持護理專業與護理政策的制定,目標是人民的健康及護理的效率;

  • 第一、護病比與健保護理費給付連動,政策與各公會是一致的,應是執行面的問題,建議首要爭取論量計酬,讓護理費的支付有合理點數,之後,在固定的連動給付下,以護理師照護人數的多寡制定合理的制度。
  • 第二、專科護理師回歸正規護理教育體制,要先解決量及薪資環境、工作不對等的問題,醫院應先提高薪資克服人力問題,專師由碩博士來做,我認為應以臨床為主,由經歷、持續教育、考試往高階發展,否則臨床空窗期會更大。
  • 第三、長照部份應該產業化,有產業商業進來,才能做好長照護理的角色,進而創造目前未在護理服務的人力。
  • 第四、國衛院增加護理政策研究專責單位,我們相當贊成。

婦女部林靜儀主任補充回應:

  • 1.護理能見度,專業度能被看見。
  • 2.空窗期人力回流,專業永續。
  • 3.長期照顧:三合一政策,推廣社區型照顧模式,將流失的勞動參與女性找回來。

004

民進黨代表前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醫師(左三)與婦女部林靜儀主任(右三)蒞會


國民黨  王如玄副總統參選人表示:

  • 議題一:  護病比與護理費給付連動,簡單說就是增加護理費。專科護理師工作負擔部分,不只是護理人員的問題,也關係到病人的權益,所有合理的工作和權益我們是一定支持的。
  • 議題二:  護理分級制度非常支持,第一線人力配置部分,不同位階做不同工作,人力可以做一個合理分配。
  • 議題三:  護理養成教育提升到大學,專師回歸正規護理教育,提升專業品質,方向是正確的,但要有配套措施,以及考慮現有人員的權益會更完善。
  • 議題四:  長期照護以多元發展方向,我們非常支持,也希望有非營利組織或機構共同協助。
  • 議題五:  護理政策研究專責單位,我們贊成此一方向。技術上如能以漸進方式有技巧的爭取人力及編制,應該會更好。大家可以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005

國民黨代表王如玄副總統參選人(左三)蒞會


親民黨  醫療與健保政策回應如下:

  • 1. 健全醫院體制與人力,依前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調整給付。
  • 2. 推動病歷、藥品雙語化。
  • 3. 藥價應公開透明化,民眾可查核自身醫療支出。
  • 4. 住院費中應明訂護理費用。
  • 5. 總額預算制度配合落實轉診。
  • 6. 落實醫療執行單位專責專任制度。
  • 7. 醫院健保床位須達到最低50%門檻,公立醫院應提高門檻。
  • 8. 補助醫療資源不足縣市增設病床與護師津貼。
  • 9. 重視醫事人員權益,合理改善醫療糾紛。
  • 10.強化區域醫護網,及時救治大量傷患。

006

親民黨代表東海大學法律系林騰鷂教授(右二)蒞會

本會參與「2016契機與挑戰生物經濟產業國際策略峰會」提出建言

12月14日盧理事長出席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本會協辦之「2016生物經濟產業國際策略峰會」,並提出相關建言:加強研發、創新醫療輔助用具,節省非直接照護時間與保障醫療人員的執業安全,改善護理人員工作負荷,提供病人最佳之照護品質。

007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

(中華民國104年11月4日疾管愛核字第1040301205號)


卡介苗適合接種時程自105年1月1日起調整為出生滿5個月(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8個月) 。其目的是期望減少接種卡介苗之嬰兒發生較嚴重之卡介苗不良反應(骨炎/骨髓炎)。相關資料請逕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首頁 > 傳染病介紹 > 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 結核病 > 政策法規 > 防治政策 > 卡介苗預防接種。

護理之光人美心也美

陳若琦護理師/林貝珊護理師/

莊怡芩護理師/周曉汝護理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台東縣台11線路段汽機車擦撞車禍,機車上的老翁跟妻子被撞倒在地失去意識, 4名護理人員剛好經過,立刻下車幫忙CPR,直到救護車抵達才交接離開。

田瑋婷護士--陽明醫院

  • 嘉義市陳姓老翁,騎機車發生車禍,3名陽明醫院下班的護理師,騎車路過發現車禍,立即下車協助處理傷患,直到救護車抵達現場接手處理。

林孟瑜護理師--嘉恩診所

  • 下班目睹車禍,立即協助檢視受困駕駛及乘客傷勢,確認生命徵象,並鼓勵傷者、隨救護車送傷者就醫。

2015美國ANCC磁吸會議報告

(ANCC National Magnet Conference)

黃璉華
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陳幼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2015年美國護理認證中心(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 ANCC)的全國磁吸會議(National Magnet Conference),10月7日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舉辦,大會主題為World-Class Nursing. Innovative Patient Care。共吸引來自美國各州以及其他國家,如加拿大、英國、新加坡、澳洲、沙烏地阿拉伯、約旦、日本、韓國、香港、中國、菲律賓、台灣等國家,約有9,300人參與盛會。本會由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璉華,以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陳幼梅代表參加,衛生福利部照護司也派簡技陳青梅一同與會。


008

出席國家國旗


今年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接續9月份ANCC理事長Michael Evans和執行長Linda Lewis訪台的成果,在International Forum和開幕式不僅兩人都提到台灣之旅,也提到台灣醫院的護理水準極高,有兩家醫院幾乎已達Magnet的標準。在9,300位參與者前稱讚,等同替台灣護理做了大大的廣告,其後約旦、日本、菲律賓都有人來探詢。真是與有榮焉!

大會本著異業學習的精神,精心邀請非護理專業人士的演講,包括海軍退役艦長、葛萊美獎得主作曲家等,啟發領導與創新思維的重要性與方法。開幕式專題演講為美國海軍David Marquet艦長,提到領導人事實上是存在於各個層級,intent-based leadership可以讓船艦轉彎(Turn the Ship Around!),因此要培養各層級的領導人,對護理而言,也是一樣。閉幕式則是葛萊美獎得主作曲家Eric Whitacre,演講如何開發周邊同儕的天份,互相分享後成就個人無法達成的更大目標。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護理專業場域,創新、合作、跳脫傳統思維。

除了感性的體悟,也有豐富的知性學習。將近150篇海報論文和100多個場次的口頭論文發表,分別是各家醫院進行磁吸認證過程,在護理品質和病人安全努力的成果,主題分為典範專業照護(exemplary professional practice)、結構性賦權(structural empowerment)、新知識創新和改善(new knowledge, innovations, and improvements)、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等四大類,口頭論文報告每個場次主題分享時間一小時,所以報告者有足夠時間從頭分享研究發想、執行到成效評值的經驗和困難,也和與會者作充分交流。從各個發表場次的會議廳經常爆滿,和與會人員踴躍發問的情形看起來,磁吸認證醫院的護理人員對於報告主題很容易產生共鳴,大家在積極面對臨床問題和設法解決問題的共識甚高。這種主動參與的積極態度普遍存在,發問的人多半表明是臨床基層護理人員,非常令人感動與敬佩。

護理人員在繁忙的臨床工作同時,能發揮實證精神,設法改善臨床問題,不僅在大會中以海報或口頭發表,與會的基層護理同仁每一個都充滿正向能量,朝氣十足,也因為長期耕耘,獲得ANCC肯定頒給殊榮。如何激發台灣基層護理人員的朝氣和正能量,實在是當務之急。


009

報到會場全貌

010

展示場全貌


數百個展示攤位也是值得學習的資源。美國大學努力招生,有許多學校的招生攤位,甚至介紹開設的線上護理課程,再經由學校安排每年到醫院臨床實習,以取得臨床學分,真是十分開創性的作法。輔導磁吸醫院認證的廠商也佔了不少攤位,還有幫助認證過程的各式問卷調查和資料分析的公司,這點與台灣差異甚大,美國要求全國醫院必須委託第三方公正機構協助問卷調查,例如病人對各項服務的滿意度(如調查醫師的聆聽技巧、病人隱私、醫護合作、醫師解釋病情和處置等),磁吸醫院認證也採用相同的方式,這些機構因為有來自全美國各家醫院的長期資料,因此還可以作同儕比較,測量工具的信效度也不斷進行修正,與台灣由各醫院自行設計問卷所得的結果相較之下,應該是美國的作法比較專業客觀。

很有趣的現象是看到很多出版社的攤位,卻沒有實體的參考書籍,反而只擺了幾台電腦,足見網路的確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很多學術資源廠商也投入設計軟體,賣點就是將各方資料庫結合為一,方便輔助臨床護理人員取得實證照護資訊或各專長領域的照護標準,可惜的是沒有中文版,台灣護理學會或全聯會也許可以著手開發此類中文版軟體,一定會在兩岸四地華人護理界大受歡迎。除了學術軟體,還有許多軟體輔助管理系統,包括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病人嚴重度和人力配置系統等。


011

與 Pamela Cipriano(右二)理事長合影

012

與Linda Lewis(左二)執行長合影


以病人為中心設計的各式輪椅、病床、直立式翻身床、衛材、復健及運動器材等,向來都是不缺席的展示品。吸引目光的是用加勒比海風景照做的隔簾,台灣好像還沒有見過醫院使用風景照做為病人的隔簾,也許這是個好點子,藉由心理療癒影響病人生理疾病的治療結果。

ANCC每年舉辦磁吸年會,提供磁吸醫院成員分享專業領域品質改善的成果,在參訪過程中所見所聞的確帶來很多啟發,雖然台灣還沒有磁吸認證醫院,未來是否能獲得醫院支持申請認證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由於申請Magnet的歷程是申請表美金300元,申請報名費美金5,000元,若聘請顧問公司協助,全程則收費美金150,000元,由於是國際Magnet,顧問預評和通過後成員來接受祝賀等旅費,所費不貲,如果台灣要積極努力於國際磁吸醫院認證,資金將會是一個要克服的障礙。


013

歡迎看板


看到與會醫院人員努力營造磁吸醫院,走過準備、申請、通過到歡慶的歷程,每家都以歡欣鼓舞的心情出席磁吸醫院認證的慶祝會,好似一場嘉年華,作為觀眾,也感染他們的興奮和欣喜。ANCC在邁向全球化的努力中,台灣儼然已是一個目標點,台灣醫院邁向卓越,成為磁吸醫院或許實質困難不大,但資金的籌措卻是需要克服的瓶頸,或許換個角度,先爭取磁吸醫院國際委員是個值得努力且易達成的目標。


014

護理超能力留言區

2015年急性後期照護護理人員核心能力推展成果

紀淑靜
義大醫院醫療品質副院長暨義守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暨護理事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1年參與委員會年度計畫「DRGs 實施探討急性後期護理照護(簡稱PAC)模式之建構」,適逢2014年政府推出健保給付的PAC服務試辦計畫,詳細了解計畫內容及推動過程後,讓人感到遺憾難過的是,在政府諮詢的專業團體中未見護理專家受邀參與,而護理之家也無法成為腦中風病人的下轉承接單位,護理人員是健康照護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為何我們的努力沒有被看見,這讓我省思護理師的角色與功能在哪裡?

護理事業輔導委員會重要的工作任務包括:提供護理人員有關醫療照護產業相關趨勢與發展資訊;維護機構護理人員的權益等。由相關文獻發現機構護理人員在試行PAC服務後回饋的建議中提到:因PAC個案照護需求多重,機構護理人員面對個案多元照護的挑戰已遠超出現有人員能力,重新檢視PAC照護人力配置與能力培訓有其迫切需要(杜,2010);護理之家要推廣PAC服務的前提,須先強化照護人力及能力,才有利於提升照護品質(李、曾、胡,2011)。為了維護機構護理人員的權益,於是在理事長及理監事的支持下,護理事業輔導委員會提出「探討急性後期照護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核心能力」計畫案,運用修正式德菲法確認急性後期照護護理人員應具備能力包含:「個案照護」層面,有(身體)照護、溝通、教學、諮商、家庭評估照護;及「照護管理」層面,有跨專業團隊合作、管理、及資源整合等共八項能力。

015

016

017

2015年2月開始,我們在義大醫院試行研究成果,實際將八大核心能力導入神經科病房,由蕭文伶護理長親自帶領病房護理同仁共同驗證,提升單位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從這過程中看到護理師的成長,有學員說:「我工作十年了每天都做一樣的工作,就是快快把事情做完,只會當傳聲筒,看不到自我的成長,看不到病人及家屬的問題,我們都在照顧疾病,忘了我們應該照顧『人』,工作變得沒有成就感,甚至覺得沒有價值。」「我現在會運用這八大核心能力,很快的發現病人及家屬的問題,協助解決並連結相關資源,覺得自己能力提昇且更有自信。」在全聯會護理事業輔導委員會的支持下,帶著我們培訓的種子師資先後於北區及中區合作的醫療院所,舉辦PAC個案管理師培訓活動,課程規模雖小但精緻,2場次共30人參與,從學員們的反思心得中更堅信我們踏出的步伐。學員心得寫著:「驚喜的是原來我們還可以去做這麼多事幫助病人,不僅是執行護理業務功能,而是用更高層次的角度去執行護理工作,獲得成就感。」「課程中聽著人員的故事分享及案例討論,知道在不一樣的角度,不同的角色下更能發現問題,並同理個案的感受,讓我更懂得省思,知道不論是在知識、技能上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更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與價值。」「多年來對護理的看法有所變,從打針發藥,到有能力去影響他人,到今日所學,護理對我而言,不再只是一份維生工作,而是一種潛能的激發,叫人有所思考、有所成長、且能有所用,要給它按個超大的讚啦!」「針對護理的八大能力,上課前,覺得自己似懂非懂;上課後,講師的說明、案例分析與演練,逐一說明八大能力的展現,著實增加了自己的另一種思考與訓練,原來護理可以如此的有力與美。」「每一個護理師都應具備個管師的能力,我們要有基本的專業學識,對自己的病人熟悉、負責,如此病人才能獲得全面性的照護。」有著學員的回饋,讓我們有信心持續辦理三場全國性推展說明會分享我們的成果。

018

在北區由陽明院區PAC病房黃淑萍護理長分享個案,提及她接受急性後期照護個案管理師培訓後將所學帶回單位應用,重拾教科書,回顧病人病歷,了解病人中風後損傷部位對肢體功能的影響,可能波及病人哪些生活照顧面向,對照其所出現的病徵,引導護理同仁提供病人個別性的照護。從中看見淑萍護理長的成長並激發創意,帶動設計病房病人活動及單位同仁的教學策略,還參加院區競賽獲獎,深獲主管肯定!在中區由中國附設醫院病房護理師的案例分享,我們感受到臨床護理師對病人照護的用心,同仁也提及培訓後她進一步思索未來護理生涯發展的方向。另有從急性醫療機構轉入長期照護領域的學員在課中回應,以往談到PAC試辦計畫總是談承做醫院如何下轉?評估表如何填、由誰填?有多少點數可支領?感受不到護理的角色在哪?上了課後,重新看見護理可以做什麼!看見護理人員可以發光發熱的重點,重燃護理的初心;若在急性醫療就能將病人做完整的評估與介入,出院前為病人做適切的資源連結,那麼長期照護就能無縫接軌。

文伶護理長分享一年來單位推動個案管理師訓練的成果,除了自己的成長外,護理人員能力的提昇、團隊工作氛圍的改變,學妹主動參加護理進階的人數也增加;另從院長信箱發現學妹是從被病人、家屬抱怨轉換成被誇獎,這是附加效益。護理長從來沒想過,原只是想提升人員的護理專業能力,導入八大核心能力訓練,竟影響了護理團隊的工作態度!

三場全國性推展說明會結束,學員必須上全聯會網站填滿意度調查,許多學員的回饋:「聽到許多第一線人員的感動!是一個很有激勵護理人員的座談會!」「此次研討會內容非常精彩,收穫遠遠超乎預期,每位講師的上課內容都非常勵志人心,激發對護理最初的感動!」「這次的課程是一次重新對護理專業的認同與鼓掌,加油!夥伴們!」「有別於其他研討會,讓護理人員可從中找到自我價值及成就,提升工作品質。有時候在臨床上會遇到種種事情,會逐漸消磨及遺忘護理帶給我們的成就感,聽著大家的分享改變自己對於評估病人的觀點,對重新開啟護理工作的熱情有很大幫助...。」感謝所有學員課後給我們的回饋是莫大的鼓舞與感動!護理人員常常看似忙碌,但靜下心來檢視自己卻是盲目的忙碌,勉勵護理姐妹們不斷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能,知識具足,能力提升了,自然能解決病人的問題。

套用理事長得知本計畫成果投稿即將刊登於2015年12月護理雜誌時的鼓勵:「表示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謝謝大家的努力!」護理專業的發展需要時間深耕、主管的支持與肯定,相信有前輩們樂於傳承的提攜,後進護理姊妹們能表現得更好!


參考文獻

  • 李欣慈、曾建寧、胡文郁(2011)‧台灣護理之家提供急性醫療後期照護的挑戰‧長期照護雜誌,15(3),249-258。[Lee, H. T., Tseng, C. N., & Hu, W. Y. (2011). Challenges for providing post acute medical care in Taiwan’s nursing homes. The Journal of Long-Term Care, 15(3), 249-258.]
  • 杜敏世(2010)‧中期照護創新服務計畫成果初探‧長期照護雜誌,14(1),11-18。[Du, M. S. (2010). Exploring the benefits of intermediate care in a nursing home in Taiwan. The Journal of Long-Term Care, 14(1), 11-18.]

日本鹿兒島今村病院分院及谷山病院參訪心得

薛貴霞 衛福部臺北醫院督導長


谷山醫院為精神專科醫院已有60年歷史,以視病猶親、貢獻地方為宗旨。除設有精神專科醫療外,也提供肺結核、失智症的醫療服務。谷山醫院平均住院天數約為220天(此為所有急慢性病房之平均),低於全鹿兒島縣之500天,急性病房約57天。醫院不僅提供精神急慢性住院醫療,也提供日間、居家、就業輔導等服務。精神科的護理長稱為師長,因為對他們來說精神科醫療性質比較像師長輔導。另有介護福祉士像是台灣的社工,負責非醫療照護的協助,申請相關補助等,其教育背景為高中畢業後就讀福祉科,或是臨床看護師有三年經驗經國家考試及格可擔任此職務。員工有337人(規範配置為312人),床數急性40床,失智42床,慢性120床,其餘精神科一般病房約190床。有5種認定看護師(類似進階護理師,需要經過認證),包括藥物療法、退院調整、行動限制最小化、老年期看護、憂鬱症看護師。這五種認定看護師須臨床工作經驗一年以上,才可以參加認定。

019

今村病院為一家綜合型的社區醫院,急診病人每日約80人,病人停留急診的時間原則上不超過8小時,這與台灣急診壅塞的情形非常不一樣。比較特別的是該院有收治失智症病人的專門病房,病人平均住院日為60天,除了藥物治療外,會給予病人防止繼續退化的治療與訓練。另外一個特色是針對腦中風病人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急性發作時的加護病房、急性病房、復健病房皆有設置。在復健病房的住院天數可以高達180天,甚至更久,只是超過180天就必須自費。

整體來說,日本醫院與台灣明顯不同的在於,日本的醫院環境設計非常人性化,即便在急性精神科病房也可以看到落地窗,保護室也有窗戶設計。給予病人活動空間非常大,亦有很好的視野。收治慢性病人的病房,設計得像居家的環境,雖然是四人一室但也有考慮到個人隱私,非常值得學習。

日本的護理養成教育其實與台灣早期的護理教育體制很像,也有很多學制,更可看出台灣護理的教育體制,其實是源自於日本。所看到的臨床照護模式,也跟早期的台灣護理很像,護理人員對病人無微不至的照護,從生理需求到心理社會需求,病人住在醫院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照護。然現今台灣的護理模式,因著西化、健保制度、評鑑等多項因素影響,變得以工作導向,病人的需求反而變成由照服員或家屬去滿足,這是這次參訪日本醫院後最大的反思。

第二個最大的心得,是日本的醫療模式與台灣醫療制度很不一樣,日本病人住院後,原則上是住到完全康復為止,不像台灣很多急性後期的照護需要尋求另外的資源,當然這也造成平均住院天數延長,但是如果我是病人,尤其是家中無照護資源的人,自然是希望可以住到不需依賴其他人的情況時,再辦理出院。

另外這次參訪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其男性護理人員的比例約1/5,相對於台灣較高,且男性護理師通常可以做到退休,對於人力穩定有一定的效益。在護病比方面,可做到1:7;人員的班別卻是花花班,也可包夜班;夜班工作時間很長,從17:00-9:00,長達13小時,中間可休息2小時,工作忙碌時,也可能休息不到2小時,這對現今台灣護理人員來說,是不大可能接受的班別。

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參加此次的參訪行程,收益良多,感謝日本楊娟娟院長夫人、本團團長黃璉華教授、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何總幹事、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及安排此次行程的工作人員,謝謝您們。


日本病院參訪心得

王穎筠 疾病管制署護理師

2015年9月8-12日由全聯會舉辦之日本五日參訪活動,共參觀了由公益財團法人基金會慈愛慈善協會所設立今村病院及谷山病院,受到院方熱烈的歡迎,看護部也就其現行的護理人力配置及其病院的特色,給予非常完盡的說明及示範,讓台灣各領域的護理先進們都感受到,日本看護界對於護理人員的重視及尊重的人性化管理,諸如護理人員的培訓及工時限制,工作量的分配,適當的休息等,日本為了改善勞動條件,留住護理師,不僅落實護病比1比7,又在薪資方面給予合理的待遇。於病人的照護方面,病室的規劃設計非常有人性又兼具醫療照護的設計,明亮的視野,溫暖的陽光,加上寬敞的活動空間、桌椅及置物空間,更貼心的配置有泡澡堂,讓病患如同回到社區生活一般,是非常有助益於病情恢復的環境。接著行程也前往鹿兒島及宮崎著名的庭園景點,以及神宮神社、牧場、海岸瀑布等參觀。著實感受到日本環境的整潔及人民謙和有禮、守法守制的美德。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與此行程,對於日本的醫療水準高低,我們無法評價,但在參觀完醫院後更感覺到,在尊重人性化的管理及病患照護下,對病情的改善是有極大助益的,諸如護理人員的培訓(分級制度)及工時限制(護病比),工作量的分配(有許多不同程度的護理輔助工作人員),適當的休息(夜間輪休);至於薪資方面;日本為了改善勞動條件,留住護理師,修正國家健康保險診療報酬辦法,新規定是醫療給付依照護理師照顧病人數為給付標準,依據2006年新修正保險診療報酬辦法,一般病房入院基本費,依護理職員配置基準,一位護理師照顧7名病患為準。例如:護病比1比7,給付日幣15550元;護病比1比10,給付日幣13000元;護病比1比13,給付日幣10920元;護病比1比15,給付日幣9340元;護病比1比15以上,給付日幣5750元。也就是護病比越高,給付越低;促使每家醫院積極補充護理師人力,改善勞動條件,提高薪資福利,護理師勞動條件因此獲得了改善。每月薪資部分,大學畢業的護理師之本俸及津貼,月薪共日幣252,994圓(台幣六萬餘元)。三年制畢業護理師月薪則為246,788圓,還有地域津貼、特殊勤務津貼、夜班津貼,一年休假20天及其他特別休假等。

當然,他山之石能攻玉,希望日本參訪之行,其好的制度,能提供國內參考,並改善國內護理崩壞的狀況,亦期許自己能為護理界略盡綿薄力量。最後感謝全聯會舉辦此參訪,還有辛勞的幹事們行前行後繁瑣的工作,及領軍的黃主委、李導遊同樣功不可沒。

104年護理創新競賽得獎名單

獎 項 服務機關 第一作者
優良獎 慈濟科技大學 林祝君
優良獎 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 林育靜
優良獎 三軍總醫院 王雅樺
優良獎 臺北榮民總醫院 高惠雯
優良獎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 張逸軒
佳 作 馬偕紀念醫院 許秀央
佳 作 恩主公醫院 溫秋盈
佳 作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 彭姝婷
佳 作 中山附設醫院大慶院區 黃榆倍
佳 作 亞東紀念醫院 高藝庭
佳 作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醫院 康瑞蘭
佳 作 中山附設醫院大慶院區 李佳穎
佳 作 臺中榮民總醫院 吳紹歆
佳 作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刁于純
佳 作*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 陳秀姬
佳 作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康棋禎
佳 作* 高雄榮民總醫院護理部 陳麗玲
佳 作 臺北榮民總醫院 黃千恩
佳 作 嘉義基督教醫院 林佳蓉
佳 作 長庚科技大學 蕭雅竹
佳 作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黃惠卿
佳 作 柳營奇美醫院 林心嵐

備註:*照護類。

104年護理研究競賽得獎名單

獎 項 服務機關 第一作者
優良獎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唐于絢
優良獎 彰化基督教醫院 張惠君
佳作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廖珮宏
佳作 中國醫藥大學 呂淑華
佳作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郭嘉琪
佳作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陳杏佳
佳作 林口長庚醫院 李佩珊
佳作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陳淑華
佳作 國軍桃園總醫院 陳櫻仁

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

●本會訊息

105年1月23日將召開第17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理監事改選,會中將頒發「績優護理人員獎」、「績優護理主管獎」及「護理創作競賽獎」,請會員代表踴躍參加。

●您不能不知道

Q:勞保投保薪資與實領薪資不相同;退休金提撥也與薪資不符,要如何處理?

A:依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第3項規定,雇主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者,主管機關可依法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處4倍罰鍰。另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53條第1項規定,若雇主未按時提繳或繳足退休金,主管機關得加徵應提繳金額百分之三之滯納金至提繳金額之一倍為止。勞工就勞保投保薪資與實領薪資不相同、或退休金提撥也與薪資不符,除可請求雇主改依法規辦理,如未獲改善,也可請求工會協助,或向勞動主管機關(勞動部或各地方政府勞動局)提出申訴或檢舉,如查證屬實,雇主可能因此受罰並被要求改善。另勞工如因此短少受領保險給付或退休金,亦可向司法機關起訴請求雇主給付。

●醫療院所學術活動

日期 主  題 地點 主辦單位 積分
1/7 動物輔助療法 振興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振興醫院護理部 專業申請中
1/21 有口難言-腫瘤心理學解析 振興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振興醫院護理部 專業申請中
2/4 共病症-糖尿病人的評估與照護 振興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振興醫院護理部 專業申請中

備註:更多醫療院所學術活動訊息請見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網站 http://www.tpena.org.tw/

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

●本會研習活動(詳情與報名請上本會網站 http://www.ttcna.org.tw/ 查詢)

日期 合辦單位 主題
1/13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戒菸初階課程
1/24 新北市醫師公會 醫學課程演講
2/1 校護聯誼會 學校護理人員寒假研習會
2/28 新北市醫師公會 醫學課程演講

桃園市護理師護士公會

●護理創新競賽得獎名單:

名 次 作 者
第一名 蔣宜倩、林羿芸、林依蓉、白晏瑄、趙宜瑄、蔡宛兒、李香君、蕭雅竹
第二名 伍碧霞、陳瑞芬、劉曉慧、薛素蓉、郭玉燕、方蕙琪
第三名 徐琦溦、駱佳宜、鄭青青、林幼麗、王明旭、賀倫惠
佳 作 吳金枝、羅秀玲、李夢英、王琦
佳 作 劉佩華、李玉琴、陳貴香、吳偉芬、葉淑玲、王明旭
佳 作 蔡昕彤、潘怡欣、孔家姬、童蔘美
佳 作 王怡芬、羅恩馨、莊惠晴、林淑瓊
佳 作 張觀如、江雅芳、廖宜邡、富柏英、郭憲華
第一名* 戴國斌、陳麗貞、王怡婷、謝春蘭、施美娟、許榕珊
第二名* 黃芊善、黃雅惠、高薏茹、曾素美、黃慈心
第三名* 林玉霞、胡儷馨、蔡欣儒、林詩萍
佳 作* 卓燕華、陳曉鈺
佳 作* 張美惠、王嘉華、王藝璇、何惠櫻、呂惠菁、林慧萍
備註:*照護類。

●會員獎學金核發名單:

大 學--  徐素櫻、黃香妮、彭桂君、吳佳容、曾麗蘭、羅雪梅、陳淑瑜、林麗萍、陳麗如、黃婷政、巫欣怡、游家萍、楊雅婷、黃雅芳、趙繶萱、王若萍、蕭佩樺、羅美億、張子瑄、巫騏君。

研究所--  張淑瀅、江迎秀、張怡雅、柯巧利、吳月香、周雅惠、董昱靖。

●105年1月7、14、21日於臺北榮總桃園分院辦理「長期照護專業人力LevelⅠ共同課程訓練」。

雲林縣護理師護士公會

●105年1月9日召開第13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監事選舉,請會員代表們踴躍出席。

●105年優良護理人員--陳碧如、崔若畇、王美文、葉素美、許瑋珊、蔡惠娜、張嘉惠、王珮瑩、劉怡萍、林錦宜、孫惠姿、郭季蕙、詹琇玲、林蓉欣、林怡君。

●104年會員在職進修獎學金得獎名單

護理研究所--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李文怡、雲林長庚醫院李月珠。

大 學 部--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陳瑩芳、林佳樺、王盈丹、游文英、腎安診所黃琬瑜、國立斗六家商黃宸均。

●張美玲常務理事榮獲考試院「104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之殊榮。

104年護理創新競賽得獎名單

名次 作者
優勝 盧麒佩
佳作 李淑真
佳作 詹馥綾、林美冠、黃麗鳳
佳作 吳金玲、蔡麗琴
佳作 洪富娟

通訊課程2(專業課程):外科加護病房病人使用呼吸器脫離計畫是否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

賴千惠1、黃淑芸2、柯韋伶3、王美惠4
臺中榮總護理部護理師1,3、副護理長2、護理長4

我要考試


背景知識

2013年健保局資料顯示,在台灣因呼吸衰竭需長期使用呼吸器之病人約為20,865位,平均每人健保局申報費用為752,469元 (衛生福利部,2015,1月29日)。以實證為基礎的呼吸器脫離計畫應該是醫護團隊照護的共識,並制定標準化照護流程與可以呼吸器脫離之條件,應至少包含三項重要元素,如呼吸器脫離準備度之評估、自發性呼吸訓練方法、拔管的流程,並明確界定影響脫離失敗及成功之條件,讓臨床人員有所遵循,使病人儘早進入自發性呼吸訓練,提升呼吸器脫離之成功機率 (陳、蕭、黃、謝,2003;Haas & Loik, 2012)。

過去研究顯示,在外科加護病房由護理人員執行呼吸器脫離計畫,兩組呼吸器留置時間中位數分別為40小時及72小時 ( p<.001) (Chaiwat et al., 2010)。Blackwood等(2011)以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能縮短25%呼吸器留置時間之幾何平均數 (95%CI[ 9%, 39%], p=.006),及縮短10%住加護病房天數(95%CI[ 2%,19%], p=.02),然納入分析研究之間異質性高( I2=76%, p<0.01),由於呼吸器使用時間的測量單位在文獻之間都不一致(小時或天),因此這篇系統性文獻採用對數幾何方式來處理,所得結果很難理解;又國內對此議題探討文獻闕如,綜合上述,本研究旨以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實施對外科加護病房病人之效益,並提出本院外科加護病房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之成效。

實證護理五步驟

步驟一:形成一個臨床可以回答的問題(Ask)

外科加護病房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是否能縮短病人呼吸器留置時間? 此臨床問題類型屬於治療型問題。

步驟二:資料搜尋方法與分析(Access)

確立PICO問題的關鍵字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weaning protocol,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文獻搜尋從2000年至2015年6月為基準,經由EBSCO、ACP Journal、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共4個英文資料庫以及華藝中文資料庫、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中檢索文獻,搜尋策略使用MeSH term,依循布林邏輯,PICO間用AND交集,視搜尋狀況,再用Limitation設限Humans, Meta-Analys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ystematic Reviews的文章,並配合手動搜尋(hand searching),同時針對研究之參考文獻清單進行檢索,之後進行逐一篩選,其研究設計系統性文獻回顧隨機控制研究之綜合結果(Systemic review of RCTs)之最佳研究證據等級文獻,或是隨機控制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RCTs)之文獻。

納入文獻條件為外科加護病房病人、內外科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超過24小時;介入措施為呼吸器脫離計畫、結果指標為呼吸器留置時間。排除小兒科或呼吸照護中心、非呼吸器脫離計畫或由電腦自動啟動呼吸訓練、指標非呼吸器留置時間。最後選定2篇隨機控制實驗及2篇回溯性研究,文獻篩選過程,如圖一。


020

圖一 文獻搜尋流程示意圖


步驟三:文獻評讀 (Appraisal)

一、 效度評讀:以英國公共衛生資源部門的評讀工具 (Critical appraisal skill programme, CASP)進行RCT文獻評析及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發展之critical review form-quantitative studies評讀工具進行非隨機研究設計文獻評讀,以2011年牛津實證醫學中心證據等級表(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levels of evidence)進行證據等級評價,結果如表一及表二。


表一  RCT文獻評讀

評讀項目 Marelich et al., 2000 Chaiwat et al., 2010
研究對象 335位內外科加護病房的病人,其中外科病人為165位,並接受呼吸器治療 100位外科加護病房的病人,並接受呼吸器治療超過24小時
介入措施 由護理人員或呼吸治療師每日2次依據呼吸器脫離計畫進行呼吸訓練 由護理人員或呼吸治療師每日1次依據呼吸器脫離計畫進行呼吸訓練
明確清楚的研究目的 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實施對呼吸器留置時間及重新插管率之成效 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實施對呼吸器留置時間及重新插管率之成效
受試者是否隨機分派
分配過程是否保密 使用不透明及具有隱密性的信封進行分配 使用不透明及具有隱密性的信封進行分配
2組條件在開始時是否相同 是/表一的基本屬性無統計差異 是/表一的基本屬性無統計差異
試驗過程受試者是否盲化 是/病人並不清楚自己是否被編列至接受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呼吸訓練 是/病人並不清楚自己是否被編列至接受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呼吸訓練
試驗過程照顧者是否盲化 否/醫療人員知道病人是否接受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呼吸訓練 否/醫療人員知道病人是否接受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呼吸訓練
試驗過程結果評估者是否盲化 否/呼吸訓練過程需由醫療人員評估其結果 否/呼吸訓練過程需由醫療人員評估其結果
受試者均平等對待
結果指標測量是否客觀
隨機分配後的參與者是否都納入分析 是/最初實驗組為166位及控制組169位,最後其2組人數皆納入分析 是/最初實驗組為51位及控制組49位,最後其2組人數皆納入分析
參與者的追蹤率是否夠高 是/實驗組:100%,控制組:100% 是/實驗組:100%,控制組:100%
主要結果

內外科病人(n:335)

呼吸器留置時間 (中位數/時)

E:68(33-164)vs. C:124(54-334) , p=.000

重新插管比率

E:9% vs. C:6% , p=.28

外科病人(n:165)

呼吸器留置時間 (中位數/時)

E:64(30-156) vs. C:111(52-181) , p=.05

重新插管比率

E:9%vs. C:8%, p=.82

呼吸器留置時間(中位數/時)

E:40(40-125) vs. C:72(26-220) , p<.001

重新插管比率

E:3.9% vs. C:6.1%, p=.61

實證等級 (Oxford Center, 2011) Level 2 Level 2

註:E:實驗組 C:控制組


表二 非隨機控制型之文獻評讀

評讀項目 Tonnelier et al., 2005 Chittawatanarat et al., 2009
1. 研究目的描述清楚? 是/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實施對呼吸器留置時間及加護病房住院天數之成效 是/呼吸器脫離計畫的實施對呼吸器留置時間及加護病房住院天數之成效
2. 文獻查證與研究主題有相關? 是/藉由標準化的程序及每日進行呼吸器脫離準備度的評估則能夠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 是/透過呼吸器脫離計畫能夠所短呼吸器留置時間
3.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是否適合研究問題 單一個案設計、前後研究設計、個案控制、橫斷式研究、個案研究 回溯性研究 回溯性研究
4. 清楚描述取樣的過程(納入條件、樣本數…),超過一組時,兩組的基本資料是否相似?是否取得受試者同意書? 樣本數是否調整? 是/208位內外加護病房的病人,其中外科為45位,並接受呼吸器留置超過48小時,排除條件為氣切、呼吸器未滿48小時、年齡小於18歲。前測為104人、後側為104人,兩組基本資料屬相似,研究經IRB同意並取得受試者同意 是/577位外加護病房的病人,排除條件為急性心臟疾病、意識不清、氣切、慢性肺部疾病。前測為222人、後側為355人,兩組基本資料屬相似,文中未說明是否有取得IRB同意並取得受試者同意
5. 結果指標的測量是否可信及有效度? (結果測量頻率) 是/結果指標為呼吸器留置時間,文中有明確的測量方式。 是/結果指標為呼吸器留置時間,文中有明確的測量方式。
6-1是否描述介入措施(執行者、頻率、研究場域)? 有/由護理人員每日1次依據呼吸器脫離計畫進入呼吸訓練 有/由醫師依據呼吸器脫離計畫進入呼吸訓練
6-2是否避免組別之間交互污染及控制干擾因素? 否/前、後測之實驗法很難控制干擾因素,易產生選樣偏誤及執行偏誤。 否/前、後測之實驗法很難控制干擾因素,易產生選樣偏誤及執行偏誤。
7-1.研究結果是否有統計差異? 是/在內外科族群病人其呼吸器留置時間(天數)有達統計差異,但在外科族群無顯著差異性。 是/呼吸器留置時間及住加護病房天數有顯著統計差異
7-2統計分析是否恰當?
7-3臨床重要性是否報告?
7-4流失率是否報告? 是/無病患的流失情形 是/無病患的流失情形
8-1結論是否根據研究結果論述? 是/結論根據呼吸器脫離計畫能夠降低呼吸器留置時間有所論述 是/結論根據呼吸器脫離計畫能夠降低呼吸器留置時間有所論述。
8-2研究限制是否陳述? 是/研究限制主要為非隨機試驗設計、內科病人影響研究結果 是/回溯性的研究其資料難以控制其正確性及非隨機試驗設計其內潛在的偏誤
證據等級Oxford Center,  2011 Level 3 Level 3

二、效量指標分析:

  • (一)呼吸器留置時間: 由於這4篇文獻中呼吸器留置時間計算單位不一致,且研究偏誤不一,所以分別進行綜合效量分析,將2篇以「天」測量呼吸器留置時間之回溯性研究文獻予以統合分析,收案數共622人(Tonnelier et al., 2005;Chittawatanarat & Thongchai, 2009),以RevMan 5.3軟體進行統合性分析,結果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 為-1.25天,95%CI[-1.35, -1.15] , p<.000,異質性(I2: 0%,p=.49),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如圖二。另外2篇以「小時」測量呼吸器留置時間予以統合分析(Marelich et al., 2000;Chaiwat et al., 2010),收案數共265人,結果平均差為-35.33小時,95%CI[-41.27,-28.39] , p<.000,異質性(I2:0%,p=.92) ,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如圖三。上述結果顯示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可以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的平均差分別為1.25天或35.33小時。Grade 評比結果為中品質證據及強烈建議。

021

022


  • (二)重新插管率: 納入2篇RCT文獻,個案數265人,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較對照組之重新插管率勝算比OR=0.96,95%CI[0.37,2.50] , p=.93,異質性低 I2:0%,p=.59),採固定效應模型,如圖四。Grade 評比結果為中品質證據及微弱建議。

023


  • (三)住加護病房天數:納入2篇文獻分析,收案人數622人,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的住加護病房天數較未執行的平均差為-2.00天,95%CI[-2.12, -1.88] , p<.000,異質性低( I 2:0%,p=.44),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如圖五。Grade 評比結果為中品質證據及微弱建議。

024


步驟四:將證據運用在病人身上(Apply)

外科加護病房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可以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依Grade 評比結果為中品質證據及強烈建議,經評估此證據在本院應用是可行,透過7A證據知識轉譯之管道(evidence pipeline)將實證知識轉譯至臨床實務的過程(Straus, Richardson, Glasziou, &Haynes, 2005),提出本院的應用情形,如為了讓醫護人員注意到呼吸器脫離計畫的重要性,於2008年外科加護病房跨團隊成員(病房主任、護理人員、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及治療師)共同訂定「呼吸器脫離計畫」標準化照護常規,讓同仁有所依循,透過病房會議宣導呼吸器脫離計畫之實證效益,護理人員接受2小時的教育訓練,並列入PGYN學習護照之學習項目以促進執行能力,此外訂定查核機制,定期會議討論及回饋,外科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對呼吸器脫離計畫的遵從率達92%,而呼吸治療師RT亦能配合執行測量與拔管。

本院外科加護病房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的適用對象為一般外科病人,不包括神經科及氣切病人,每日7點由護理人員依評估表檢視病人呼吸器脫離準備度是否皆符合標準,呼吸器調整為壓力輔助10cmH2O,進行2小時自發性呼吸訓練,期間觀察是否出現呼吸窘迫情形,通過呼吸訓練後由RT測量病人淺快呼吸指數(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RSI)<105,經醫師同意下由呼吸治療師拔管。

為比較呼吸器脫離計畫實施前、後效益,經人體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IRB編號: CE15061B),以回溯性調查呼吸器脫離計畫之實施成效,查閱臨床資訊中心資料庫,介入前期為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225位病人是由醫師主導呼吸器脫離;介入後為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806位病人由護理人員依議定式呼吸器脫離計畫執行。

步驟五:評值執行成效(Audit)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實施脫離計畫前的呼吸器留置時間的平均數6.13±3.26天,實施後為5.14±3.39天,p<.001,顯示可縮短0.99天;重新插管率為6.3%及6.4%,p=1.00,兩組之間並無統計差異。

結論

實證證據應用至臨床過程中,是一個重複循環7A的過程,乃因醫護團隊成員的組成有變動性,團隊合作的助力與阻力亦跟著改變,因此建立標準化照護流程及監測指標機制,有助於掌握實證知識與臨床應用的差距,進而提出對策改善。文獻指出醫護人員對呼吸器脫離計畫的遵從率是成功推動政策之重要因素,透過教育訓練、建立稽核制度、從回饋意見修正其計畫內容、呼吸訓練過程障礙的解除,提升護理人員之呼吸器脫離計畫執行之遵從率達95%,可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1.5天。而醫師面對由護理人員所主導的呼吸訓練之正向態度,亦是成功推展呼吸器脫離計畫之因素 ( Danckers et al., 2013 )。


參考資料

  • 陳大勝、蕭秀鳳、黃崇旂、謝文斌(2003).以證據為基礎的指引談治療師主導之計畫性呼吸器脫離.呼吸治療,1(1),9-14。doi:10.6269/J RT.2003.2.1.02
  • 衛生福利部(2015,1月29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 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5235
  • Blackwood B, Alderdice F, Burns K, Cardwell C, Lavery G, O’Halloran P. (2011). Use of weaning protocols for reducing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 Cochrane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14. doi: 10.1136/bmjc7237
  • Chaiwat, O., Sarima, N., Niyompanitpattana, K., Komoltri, C., Udomphorn, Y., &Kongsayreepong, S. (2010). Portocol directed vs.physician directed weaning from ventilator in intra abdominal surgical patients. Journal Medical Association Thailand, 93(8), 930-936.
  • Chittawatanarat, K., & Thongchai, C. (2009).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with low pressure support protocol for weaning respirator in surgical ICU. Journal Medical Association Thailand, 92(10), 1306-1310.
  • Danckers, M., Grosu, H., Jean, R., Cruz, R. B., Fidellaga, A., Han, Q., ...Khouli, H. (2013). Nurse driven protocol directed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s and is well accepted by intensive care unit physicians.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8(4),  433-441. doi: 10.1016/j.jcrc.2012.10.012
  • Haas, C. F., & Loik, P. S. (2012). Ventilator discontinuation protocols. Respiratory Care, 57(10), 1649-1661. doi: 10.4187/respcare. 01895
  • Marelich, G. P., Murin, S., Battistella, F., Inciardi, J., Vierra, T., & Roby, M. (2000). Protocol wean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patient by respiratory care practitioners and nurse. Chest, 118(2), 459-467.
  • Straus, S. E., Richardson, W. S., Glasziou, P., & R. B., Haynes. (2005).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 Tonnelier, J. M., Prat, G., Gal, G. L., Gut-Gobert, C., Renault, A., Boles, J. M., & L’Her, E. (2005). Impact of a nurses’ protocol directed weaning procedure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longer than 48 hou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ith matched historical control group. Critical Care, 9(2), 83-89. 

成績100分(不限考試次數),登錄「專業課程」積分2點,請於考完試次月月底後上衛生福利部醫事系統入口網查詢

通訊考題 (是非題,共10題)

  • 1.實證護理五大步驟其中包含Ask問、Access(Aquire)查、Apprasial評核、Apply臨床應用、Audit評值。
  • 2. 呼吸器脫離計畫其中包含三項重要元素,如呼吸器脫離準備度之評估、自發性呼吸訓練方法、拔管的流程。
  • 3. 本文使用英國公共衛生資源部門的評讀工具 (Critical appraisal skill programme,CASP)進行RCT文獻評析。
  • 4. 文獻搜尋策略包括運用Mesh Terms、關鍵字、布林邏輯、同義字詞。
  • 5. 本文所載之呼吸器脫離計畫的主導即使由非醫師角色啟動,也能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不會影響重新插管率。
  • 6. 呼吸器脫離計畫是以實證為基礎並獲得醫護團隊的共識,所制定之標準化照護流程與收案條件。
  • 7. 醫護人員對呼吸器脫離計畫的遵從率並非是成功推動政策之重要因素之一。
  • 8. 呼吸器脫離計畫無需要透過教育訓練及建立稽核制度,也能夠成功推動。
  • 9. 新進醫療人員對呼吸器脫離計畫的不熟悉導致執行率下降,因此建議應定期舉辦教育訓練,訂定稽核制度,提升執行率。
  • 10.本文外科加護病房實施呼吸器脫離計畫可以縮短呼吸器留置時間的平均差分別為1.25天或35.33小時。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Taiwan Un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 (TUNA)
會址:10355 台北市承德路1段70之1號14樓
電話:(02)2550-2283     傳真:(02)2550-2249     電子信箱:nurse@nurs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