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 全國護理健走活動
護理同行 健康隨行
為促進全國20萬會員的身心健康及壓力調適,本會發起於2月23日舉辦「健康台灣 全國護理健走日」,獲得全國25個縣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熱烈響應,共同規劃這場全國性的護理健康盛會。
為促進全國20萬會員的身心健康及壓力調適,本會發起於2月23日舉辦「健康台灣 全國護理健走日」,獲得全國25個縣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熱烈響應,共同規劃這場全國性的護理健康盛會。
【文/梁淑媛整理】
中央健保署於114年2月3日公告修正「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已於1月1日施行,本會於相關會議上爭取每日護理費,假日及天然災害宣佈停班停課,護理人員出勤應有加成獎勵獲通過,本次修正與護理相關重點如下: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預估在2030年全球護理人力將短缺600萬人,2023年因應COVID-19疫情期間,護理人員承受高壓力高風險,導致提早退休及離職大增,重新預估短缺人數將增至1,300萬人。台灣各層級醫院護理人力依照衛福部統計,在2022年12月底總空缺率6.53%,總離職率11.73%。護理機構之護理人力短缺亦頗為嚴重。為此,衛生福利部特推出「護理機構重點趨勢主題培訓課程研發補助計畫」。
陳淑芬委員 郭憲華副召集人/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人力政策小組
台灣醫療體系面臨護理人力短缺的嚴峻挑戰。人口老化、慢性病患增加導致醫療需求上升,然而護理人力供應卻未能滿足。過重的工作負荷、過長工時以及薪資與勞累程度不成比例,導致護理人員身心俱疲,離職率居高不下。新進人員填補速度遠不及流失速度,形成惡性循環。
【文/翁淑芳整理】
竹山秀傳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 黃馨慧護理師/楊佳晏護理師
1月29日大年初一,全家人外出拜拜祈福;發現有人癲癇發作,馨慧護理師(母親)與佳晏護理師(女兒)立刻前往現場查看,呼喊病人無反應,評估頸動脈有搏動,有呼吸,予以疼痛刺激亦有反應,旁人協助有無聯繫救護車及家屬,不久家屬出現,詢問家人相關病史為首次發作,因家屬無意願送醫,當下警察亦前來關心,後續病人情況緩解。
彰化基督教醫院 急診室/蘇奕帆護理師、郭芸亘護理師
2月13日台中新光三越百貨發生氣爆案,造成4人死亡、34人受傷,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室蘇奕帆護理師、郭芸亘護理師正值休假在百貨大樓,現場氣爆發生時,只聽到一聲巨響,樓層震動,但見門外已有救護車趕來及眾多傷患,兩人並未選擇逃離,而是本能地衝向災難現場,立刻開始協助救援。他們先後為澳門籍的鄧姓老夫婦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並對其他傷者進行評估、包紮及施打點滴等急救處置。即使在情況危急、瓦礫四散的情形下,兩人幾乎未曾停歇,直到專業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接手。彰基總院長陳穆寬特發放10萬元百貨公司禮券予以嘉勉,肯定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發揮救人天職。
員榮醫院 急診室/黃雯歆護理師、劉曉玫護理師、張珞羚護理師
2月15日彰化縣一名老翁突然昏倒在人行道上,恰巧員榮醫院的陳醫師路過,馬上施以哈姆立克法後仍昏迷不醒,改為向病人進行CPR,此時家屬立即奔往就近的員榮醫院急診室呼救,劉曉玫護理師、黃雯歆護理師、張珞羚護理師等三位立即衝向現場接手齊力搶救,幸運挽回一命。
【文/潘碧雲整理】
☉114年度護師節紀念品—【Oi Chan女王不鏽鋼微壓鍋】,將委由廠商分送至會員所執業之醫療機構院所,預定於5月12日分送完畢。產品若有問題請於5月30日前直接與包裝盒上之商家連絡更換。
☉5月12日(星期一)下午本會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假「公務人力發展學院卓越堂」合辦「114年臺北市國際護師節慶祝大會」,會中亦將表揚績優護理人員。
☉敬請會員繳納114年度常年會費壹仟元,以利會務推展。
【繳費方式】:1.公會網站首頁→會員登入→會員專區→匯款轉帳或超商繳費單。
匯款轉帳:10分鐘後即可產生繳費紀錄。
超商繳費:繳款後一星期才可產生繳費紀錄。
2.郵政劃撥帳號05160805;戶名:社團法人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
【查詢繳費紀錄】:公會網站首頁→會員登入→會員專區→繳費紀錄。
☉本會研習活動,詳情與報名請上新北市公會網頁查詢
☉3月21日及4月11日分別於怡仁綜合醫院及桃園長庚紀念醫院辦理「中醫照護2.0研習會」,請會員踴躍報名參加。
☉4月12日「鼻頭角步道海天一線+鐵馬遊舊草嶺一日遊」,請會員踴躍報名參加。
☉5月3日辦理「114年度護師節慶祝大會」,地點:皇家薇庭(桃園區莊敬路二段369號)。
☉敬請繳納114年度常年會費1,000元,凡114年5月31日前於本會繳納1,000元常年會費者,發給護師節紀念品(NINORIVA 透氣輕巧高背折疊椅)一組。公會網站可產生繳費單(網站會員專區→匯款轉帳或超商繳費單、郵政劃撥繳費單)。
朱珊蓉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前急診室護理師
工作佔去一個人生命很重要的比例,使人挫折、卓越,每個階段的經歷與成長,砥礪著我的心智,工作之餘偶爾會問問自己,你還好嗎?一直待在同個地方使我安逸,就在某天有一個階段性的想法,我想:到外面的世界,受點傷也好、得到經驗也好、ㄧ無所獲也無妨。
呂依珊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工友管理中心護理師
在疫情期間的深夜,當大多數人已沉睡,仍有一群人穿梭於醫院之中,在某個角落,一位清潔人員俐落地清理確診 COVID-19 個案的出院病房。她身穿全套防護衣,仔細調配漂白水,毫不馬虎地清潔每一個角落,標準流程落實執行,動作順暢且令人安心。然而,回顧 2019 年 COVID-19 疫情爆發初期,情況卻並非如此。儘管多數專責醫院已設有清潔人員,卻未具備專責病房清潔的經驗與標準作業流程。這不僅是一項挑戰,更是一場必須即刻應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