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a title

通訊課程1(專業課程):失智症精神行為與日常生活照顧

王寶英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

陳麗華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我要考試

  隨著失智人口的逐漸增加,對失智長者的行為症狀應有所瞭解外,如何為他們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照顧成為更重要的課題。由於與失智症長者的長期相處,故就個人經驗及參考失智症照顧者使用手冊(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2012),提出相關的精神行為與日常生活照顧重點,希望有助於與失智症者的相處與照護。

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

  精神行為症狀發生的原因和生物、心理、社會相關聯,失智症退化過程中,由於部份神經細胞壞死,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造成精神行為症狀。而病人的病前性格,也是影響精神行為症狀發生的因素之一,發病前個性比較暴躁,在得了失智症以後,可能會更加暴躁及個性轉變;另外照顧者和病人之間,如果以前的關係就不是太好,亦會加重精神行為症狀的發生與嚴重度。

  失智症常見的精神行為症狀,包括:精神病症狀,如妄想、幻覺、憂鬱以及錯認等;及行為障礙,如攻擊行為、重覆行為、迷路、日夜顛倒、漫遊、貪食、病態收集行為以及不恰當的性需求表現等。輕微的精神行為症狀,通常可以用一些非藥物的方法來治療;若為中度或重度,則需用藥物治療。

精神行為症狀照護的原則:

◆仔細的評估,觀察並記錄長者的行為與情緒變化,試著找出原因(如身體不適:感冒、發燒、胃痛、便秘等),對症下藥。

◆如有危害長者安全的行為出現,應予適時的制止。

◆簡化環境,降低長者的壓力與焦慮,將複雜的活動分解成簡單的步驟執行。

◆利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持續提供失智長者安全感。

◆安排長者喜好的活動,幫助放鬆情緒與轉移注意力。

◆給失智長者做決定的機會,增加其自信心與成就感。

◆提供簡單清楚規律的生活作息

透過照顧者的觀察,了解長輩過去的生活型態,包括他喜歡做的事情等,規劃他整天的作息安排,設計生活作息時間表,按表操課,有助於維持現有能力並改善精神行為症狀帶來的困擾。

◆給予耐心的安撫與誘導

以溫和平穩語氣適當轉移長者的注意力,順著他的情緒,避免與其爭辯,可以成功安撫他的情緒,並且順利排解失智長者混亂與妄想的困擾。

◆保持照顧者的彈性

面對與處理失智長輩的精神行為問題,照顧者本身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冷靜穩定的情緒,換個角度想, 以更多的時間和彈性觀察長輩出現的行為狀況,然後再調整用多元與創意的方式去面對,惟有照顧者處在穩定舒適的狀態,長者的情緒才會跟著舒適平穩。記得:在失智長者安全無慮的情況下,偶而適時的離開他一下,轉換自己的心情,會比較能夠容忍精神行為症狀的發生。

特殊精神行為症狀之處理

◆憂鬱

對自己疾病狀態帶來的能力障礙所導致,應鼓勵多參與熟悉與喜愛的活動。

◆妄想

常見的妄想內容:被偷妄想與被害妄想,多出現於輕度與中度時期,可以轉移注意力與情緒安撫來因應,以溫和堅定語氣應對,勿與其爭辯。

◆錯認

內容包括人事物的誤認,多出現於中重度時期,宜以傾聽態度表達理解與支持,適時以溫和語氣告知事實,加強對於所處環境之人事時地物之現實導向指引。

◆幻覺

以視幻覺與聽幻覺較為常見,適時告知事實勿與其爭辯,如出現頻率過多致影響日常生活或對照顧者造成困擾需適時就醫。

◆焦慮不安

內在需求未能滿足所引起,找出需求適時協助。

◆攻擊

分為言語與肢體的攻擊,可能原因為感受被侵犯、刺激過多無法負荷而發生,特別容易發生在勉強長者從事其不願執行的動作,或進行較為隱私照護時,務請確認長者了解照顧者所要進行的活動,另提醒與長者保持適當安全距離,加強溝通避免造成威脅感而引發攻擊。

◆遊走

不一定有什麼目的,合併迷路或走失,為照顧者最大的照護負擔之一。因應原則包括-調整環境安排,規劃合宜遊走空間,留意長者適時的休息與營養支持。如有擔心走失的危險,可申請愛心手鍊或指紋捺印等社會資源協助預防。

◆飲食改變:貪食、拒食、誤食

貪食:少量分裝,並需適時和提醒吃過了,必要時提供低熱量點心。

拒食:改善用餐環境,多提供喜好的食物,補充營養配方。

誤食:留意危險物品的擺設,進食時需陪伴在旁。

◆睡眠障礙:日夜顛倒

與缺乏活動以及睡眠習慣改變等因素有關,規劃整天的作息安排,適時告知人時地之現實導向,營造合宜的睡眠環境。

◆重覆現象

因疾病所導致的近期記憶障礙或焦慮不安等心理因素有關,包含重覆言語及重覆行為,建議簡短明確回覆、提供具體圖像予長輩,或適時轉移注意力來因應。

◆病態收集

可能為滿足自我安全感所致,收集物品於病程不同階段會有改變,如無安全困擾可適時協助略作整理即可,以免引發情緒不安與衝突。處理時請留意勿全面強行移除,以免引發衝突,可適時轉移注意力或協助部份整理分類即可,以滿足長者安全感。

◆不恰當的性需求表現

因腦功能受損衝動控制差及服用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所致,出現不當的言語騷擾、肢體碰觸等失序行為,需適時和堅定予制止,並建議進一步了解心理需求或聽取醫師意見處理。

◆日落症候群

指發生於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間,失智長者特別容易發生情緒焦躁、行為混亂、精神行為症狀頻繁等狀況,可能和長者的疲倦和光線昏暗有關,提供安全陪伴與參與活動及改善光線等方法可有效改善。

日常生活照顧

◆營養支持

1.建立規律用餐時間,進餐時環境要安靜,避免長者分心。

2.避免批評長者進食情形或催促他。

3.餐具與食材建議選用鮮明對比色,協助長者確認食物位置。

4.調製長者熟悉的口味,在口感、顏色上做變化。

5.簡單的飲食、餐具(如選用湯匙代替筷子)、安全的硬體設備設施(如防滑桌面)等。

6.為了方便長者掌握餐具,可選用加大手柄的餐具,或有把手的碗,讓老人家容易拿取,方便進食。

7.失智長輩可能喪失冷熱的知覺,要注意避免太燙的食物。

8.當長者拒絕進食時,應先了解原因,不要一昧強迫進食。若情緒躁動不安時,暫停進食,待穩定後再進食。

9.失智長者常會忘記自己是否進食,兩餐之間若仍不斷要求吃 點東西,可給予少量餅乾,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此外,照顧者可藉一些活動安排,來轉移長者的注意力。

10.留意長輩進食量,是否比以往減少,需評估是否有身體不適或牙齒、牙齦疼痛、假牙不合…等問題。長期營養不良易導致脫水現象,觀察皮膚、眼眶是否有凹陷、尿量減少、顏色變深等情形,及早發現及早就醫處置。

◆穿衣

常見錯穿、毀損、無法配合天候穿著等問題。在長輩衣物的選擇上,盡量以棉質的材質為主,保持透氣舒適與保暖。另外因為長輩可能會忘記如何搭配與穿脫衣物,照顧者也要適時提醒、引導他,依天氣冷暖調整衣物穿著。透過長輩日常穿著習慣之了解,按其穿衣順序,依序擺好;應儘可能維持長者參與機會,保有其自尊心。定期整理衣櫃,將適合季節氣候穿著的衣物放置衣櫃。視長者自理能力來簡化穿衣選擇,衣物可選擇直接套上或兩面皆可穿的衣服,長褲腰際採鬆緊帶,以免增加來不及如廁而尿失禁的困擾。

◆協助如廁

排泄除了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因素之外,也是關係人類尊嚴的要素。失智長者一樣也會希望能盡量靠自己的能力上廁所,因此在照顧長者如廁時,首重確實理解長者的心情。針對失智長者在如廁時出現的問題,找出原因並加以改善。失智長輩往往因定向感障礙與健忘,以致於常會忘記廁所在哪裡,所以會有尿失禁與隨地大小便溺的情形發生,照顧者宜定時(約一到兩個小時,視長輩的個別狀況調整)提醒他們廁所的方位並協助如廁,另建議晚間限制水量攝取,以免影響長者睡眠情形。

◆協助沐浴

協助失智長者洗澡常是照顧者最大壓力源之一,長輩常發生抗拒或攻擊情形,過程中亦可能有意外狀況,如何提供一個對照顧者與長者都舒適的環境,並能更貼近長者原來的生活習慣,是需要被好好規劃的。穩定信任的關係建立,亦有助於洗澡的進行;亦須考量品質與頻率,尊重長輩意願,以個別處理原則、長者熟悉的方式,針對洗澡次數保持彈性,態度上需尊重,切勿勉強,運用引導與舒適的沐浴技巧來進行。

◆夜間照顧

✽睡眠障礙

失智長者發生斷續睡眠、日夜顛倒…等情形,可能原因包括白天活動量不足、環境干擾,處理原則與建議如下:

1.分析無法入睡原因,依原因給予協助。

2.規劃整天規律的生活作息,儘量簡單清楚規律。

3.每天提供二次、每次十五分鐘的日光浴活動,可以改善生活節律與憂鬱情緒。

4.佈置夜間的休息情境,照顧者放低音量、配合調整光線。

5.給予長者現實導向告知是夜間情境。

◆跌倒

失智長者發生跌倒,可能原因包括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夜間起身移位時眩暈、起身移位扶手或照明環境設施未設置完善…等,處理原則與建議如下:

1.服藥後至入睡前需特別留意長者動態。

2.可嘗試於長者床旁設置離床感應器或可發出聲響的感應器,提升照顧者的警覺性。

3.床旁擺設足以支撐長者起身移位的扶手或重心穩固的椅子等,協助長者起身時使用。

4.照顧者加強夜間探視頻率。

◆尿失禁

失智長者發生尿失禁,可能原因包括熟睡而忘了如廁、來不及如廁、泌尿道感染、睡前進食與喝水量較多…等,處理原則與建議如下:

1.減少睡前的液體攝取量。

2.適時調整如廁的方便性,就近備妥活動馬桶坐椅或簡易尿壺,以備不時之需。

3.記錄夜間如廁情形,就醫時可提供作為參考。

4.注意室內溫度,避免因起床如廁之溫差,引起長者不適。

5.如長者熟睡不易叫醒,勿予勉強,但應加強探視,如擔心來不及如廁尿溼床單,可於床上加舖橡皮中單防護。

溝通原則

  與失智症患者溝通之困難會隨病情發展而更趨嚴重,溝通困難對於失智症患者和與他溝通的人都造成很大的身心壓力。照顧者必須記住:即使同一個病人,因心情、健康狀況、及環境影響,溝通情況也可能每天不同。

與失智長者溝通的簡要原則:

1.以長者熟悉的語言,使用簡短的語句、合適的音調與音量溝通。

2.一次只給一個口令,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3.在長者可看見的視野範圍內用較低沈的語調說話;避免快速舞動肢體,以免引發他的妄想情緒。

4.適當的碰觸-以輕觸手背為宜。

5.表情柔和面帶笑容。

6.避免在環境過於吵雜或出入的人太多的場所與長者說話。

7.儘量不要勉強或催逼他,多給他一點時間來回應。

8.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給長者壓迫感。

服藥與就醫注意事項

  確實監督長者服用藥物,因可能會出現忘記吃藥、吃下太多、拒吃、被害妄想等抗拒情形。用藥評估上,記錄長輩精神行為的症狀與頻率,定期回診告知醫師協助其進行判斷調整藥物用量。就醫注意事項在於需清楚提供就醫之相關紀錄資料,使醫師能從客觀的參考資料中掌握訊息給予適切診治。

  失智長者依不同病程發展,照顧者需腦力激盪去應變每天不盡相同的需求,而最重要目的就是在維持長輩之健康及尊嚴。生病的失智長者,他仍是一個獨特的人,以自己現有的能力探索生活,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面對與解決問題,透過細心觀察,理解與接納他的行為,我們就能找到與失智長者共同的默契,學習與他相處及照護陪伴的技巧。

參考資料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2012).失智症照顧者使用手冊.台北巿: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通訊考題

成績100分(不限考試次數),登錄「專業課程」積分2點,請於考完試次月月底後上衛生福利部醫事系統入口網查詢。

通訊考題 (是非題,共10題):

  1. 精神行為症狀發生的原因和生物、心理、社會都有關聯,因此病人的病前性格,也是影響精神行為症狀發生的因素之一。
  2. 為延緩退化,增加失智症者的刺激,建議將他的環境複雜化。
  3. 在失智症者安全無慮的情況下,照顧者偶而適時的離開他一下,轉換自己的心情,會比較能夠容忍精神行為症狀的發生。
  4. 當失智症者出現被害或被偷妄想時,應以溫和堅定語氣應對,並澄清他是妄想的。
  5. 失智症者發生攻擊行為,可能原因為感受被侵犯、刺激過多無法負荷。宜與他保持適當安全距離,加強溝通避免造成威脅感而引發攻擊。
  6. 失智症者遊走一定有其目的,應明確找出原因,規劃合宜遊走空間,留意長者適時的休息與營養支持。
  7. 失智症者出現某些物品收集堆積時,為維持其環境清潔,應強行協助清理。
  8. 日落症候群是指發生於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間,失智症者特別容易發生情緒焦躁、行為混亂、精神行為症狀頻繁等狀況。
  9. 為失智症者備餐時,餐具與食材建議選用鮮明對比色,以協助長者確認食物位置。
  10. 失智症者往往因定向感障礙與健忘,會有尿失禁與隨地大小便溺的情形發生,照顧者宜一到兩個小時提醒他們廁所的方位並協助如廁。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聘許文彬律師擔任法律顧問
提供會員免費電話諮詢服務
電話:02-2393-9597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Taiwan Un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 (TUNA)
會址:10355 台北市承德路1段70之1號14樓
電話:(02)2550-2283     傳真:(02)2550-2249     電子信箱:nurse@nurs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