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鄒心茹 臺中榮總護理師
分秒必爭的急診室,時時上演著悲歡離合的人生縮影,多年前的一個夜裡,一位年近90歲的老先生被119送至急診室,終因多重器官衰竭而病故,緊急聯絡上的兒子趕至急診父親床旁時放聲大哭,正欲上前說明與安慰他時,沒想到他一個轉身給了我一巴掌,深夜的急救室讓巴掌聲格外響亮,瞬間引來許多圍觀,伴隨左臉又痛又麻的是驚嚇和委屈,更有著幾許憤怒與不平,病人妻子趕忙前來道歉請求我原諒,按耐住自己的情緒靜靜聽著病人妻子述說,原來兒子因長年離家自覺不孝,無法接受醫療的極限沒能留下他的父親,更因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而懊悔自責,當下的我自然成了他所有情緒的出口,我努力調整自己學習易地而處,竟能在平靜下同理他的處境,再度安慰他和他的母親,並引導他在床前與父親告別,離院前,他帶著母親向我鞠躬道謝,依稀記得,當下在我眼前的,不是暴力無理的家屬,而是一個經歷父親死亡,在遺憾中學習悔改與尊重的兒子。
急診工作中的真實故事是學習的課題,變化萬千盡是人生的借鏡,除了專業與熱忱之外,更要有歷練修為和高度的情緒智商,即使在日趨困頓的急重症醫療環境,看似繁雜壅塞的急診卻井然有序地提供著深受病人和家屬信賴且高品質的急重症醫療;雖然急診護病關係相對短暫,是一個沒有掌聲的地方,我仍期許自己能一本初衷,學習如何「堅強而柔軟,微小又巨大」,秉持著「在相遇的時候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一念,讓急診室除了專業和嚴謹之外,能有更多的同理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