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課程(1) 【專業課程】高科技產業〜影響勞工身心疲勞之因素及其預防策略
林邦彥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精神醫療中心主治醫師
一、前言
台灣是出口經濟型國家,其高科技產業,包含積體電路、電腦及周邊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及生物技術產業等,其產值在過去一、二十年來占全體製造業的比重超過50%,而半導體、液晶、LED產值在近年來更佔出口貿易總額的1/3,對台灣經濟成長有卓越的貢獻,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而這些幕後的功臣就是廣大的產業勞工,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無法造就今日的台灣。因此,這群廣大貢獻者的身心是否疲憊,是否健康,值得我們共同來關注。
過去的研究調查發現,來自不同行業勞工的工作壓力、疲勞(過度勞動)程度以及後續的身心健康問題,以高科技業最為嚴重。過往研究認為,長時間的疲勞會讓人感到嚴重的無力及疲倦,可能伴隨轉移性肌肉骨骼疼痛、頭痛、睡眠障礙、精神渙散、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出現負面情緒和憂鬱疾病,是一種生理及心理的持續耗竭,進而影響個人在工作和家庭的表現與功能(蔡,2017)。因而提早了解高科技產業勞工身心疲勞(過度勞動)的影響因素,提供因應策略,減少過勞及壓力所帶來的身心健康問題,如此才能讓台灣在世界上繼續發光發熱。
壓力是員工健康最大的隱憂
由於高科技產業所具備的特性,使得高科技產業就業人員比起一般產業之人員承受了更高的工作壓力,提高過勞反應的風險。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先生,以 55 歲英年早逝,引發企業主、上班族重新思考事業與健康、工作與家庭分際。加拿大學者根據壓力適應理論,提出疲勞的適應模式,認為在壓力刺激下首先會產生疲倦,若無法持續適應這壓力,將會發展成疲勞現象,或是更嚴重的身體機能耗竭(陳等,2010)。意謂疲勞可能與無法適應壓力並與經歷的時間長短有關,進而發展成心理疾病(如:焦慮、恐慌、憂鬱症)和生理上的疾病(如:胃食道逆流,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的慢性疾病)。
影響身心疲勞的因素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影響身心疲勞的可能因素主要包含:人口學特質、工作特性和工作壓力。
一、人口學特質:
以過去國內針對不同職場勞工的研究發現,性別、年齡、教育、婚姻和身心疲勞較有相關性。然而不同的職場有其相異的結果。在高科技產業方面,年紀介於36-40歲、未婚者有較高的疲勞程度,但在性別和教育程度上並無差異。而在非科技產業方面,發現女性勞工、年紀30歲以下、未婚者和高學歷者有較高的疲勞程度。
二、工作特性:
根據以往國內的研究結果,職務、年資、輪班、每週工時和身心疲勞較有相關係。在高科技產業方面,基層員工作業員(各行業勞工以研發人員疲勞度較高)、年資10年以上者(製造業勞工其年資5年以下者疲勞度較高)、輪班性質者以及勞工工時越長,疲勞程度越高,特別是超時工作(負荷大)和定期加班的族群。
三、工作壓力:
綜合不同的學者對工作壓力解釋,壓力是是一種力量或刺激,作用在個體上會產生緊張之反應;是個體面對環境中壓力源所產生的生理、心理或行為反應;是環境的刺激與個體交互影響之反應。勞工長期的精神緊繃、工作壓力大,影響自律神經,發展成和腦中風、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就算勞工沒有過去病史,但過度的工作壓力也可能讓心血管產生痙攣、心律不整等(蔡,2017)。而工作的過度負荷可能增加勞工發生錯誤與意外的機率,所以企業應該擔負更多預防員工過勞的責任及提供一個友善的工作職場。
職場身心疲勞與健康相關性
睡眠障礙與工作疲勞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勞工在職場長期感到疲倦(慢性疲勞),一旦沒有獲得適當的休息及充足的睡眠,將會影響其身體與精神狀況以及工作安全。針對高科技產業勞工研究顯示工作疲勞及睡眠時數不足,四成左右有健康上的問題,包含膽固醇過高、肥胖、肝功能指數(GOT、GPT)過高、血壓異常、腎功能及血糖過高,特別具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另外也與焦慮、恐慌、憂鬱症發生息息相關。
一、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年齡之關聯性
年齡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高科技產業的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人數最多的年齡層在 31~40 歲,而這群勞工也是企業勞動的主力。從病生理角度而言,年齡越大心臟血管容易出現退化現象(結締組織成份改變,血管彈性減少,鈣化明顯增加,甚至有脂肪斑塊堆積)。如果加上越多的危險因子,則血管硬化程度也越高而且越嚴重,冠狀動脈硬化是導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原因。
二、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年資之關聯性
近來國內的研究顯示,高科技產業勞工年資在 1~5 年罹患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發生機率並不高,而在年資在 6~20 年期間罹患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級的發生機率,幾乎相同,除非是有累積性的健康危害,否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無直接的相關性。
三、勞工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與其每月工時過長(加上加班工時)之關聯性
加班工時的長度可能是影響腦、心血管疾病促發的原因之一,根據過去日本的研究發現這些勞工的血壓及心跳都會增加。如果過去一週或一年的平均工作時間,高於每週 61 小時,得到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 1.8~1.9 倍。
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能預防因應策略
對於勞工體重過重、腰圍大於標準、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過高以及脂肪肝等,這些都是影響勞工十年內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機率因子,如果要降低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率,勢必要從體重減重開始著手。若無體重過重的問題,當勞工仍有血壓、血糖、血脂肪異常時亦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著手(林等,2020)。如何在生活過程中改善這些可修正的危險因子,這是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經由避免工作負荷,持續性的運動、飲食調整(地中海飲食)和健康的心理狀態,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避免工作時間及加班時數過長
工時過長導致過勞或慢性疲勞,久而久之疲勞孤立變憂鬱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產生。大部分的高科技產業勞工都是長時間工作、壓力緊張過大或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因為太累,無法好好生活、工作及社交活動也變少,最後可能會發展成社交孤立,以及焦慮、憂鬱傾向。
二、適度壓力排解,規律的運動:
無規律運動習慣及身體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與大腦萎縮和慢性疾病死亡有關。許多研究指出,適度規律的運動(有氧運動:快走,騎腳踏車,慢跑,跳繩等)不僅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心肺功能,減少三高慢性病的發生,更是最佳排解壓力和抗憂鬱的良方。此外,也可以適度改善認知功能(注意力、訊息處理速度、執行功能和記憶力),減少或延緩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Smith et al., 201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週從事五天以上;保持呼吸有點快的感覺的活動強度,可談話但無法唱歌;一週累計中等程度活動(散步、逛街)150分鐘;或費力活動(健走、慢跑、有氧舞蹈、騎腳踏車)75分鐘。
三、均衡的飲食:以地中海飲食為代表
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是一種地中海周圍國家(西班牙、義大利、希臘…等)的傳統飲食方式。1980年代的時候,有研究針對地中海周邊的七個國家做了飲食研究,發現吃著某種飲食模式的人較少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因此 1993 年時便有學者與相關團體把該飲食法稱為地中海飲食(Smith et al., 2010)。地中海飲食不僅給出食物的選擇與攝取量定義,同時也強調人們日常的生活型態,包含:盡量少吃含高糖和不健康油脂的甜點;每週攝取動植物蛋白質;每天攝取乳製品、堅果種子類、辛香料;每餐攝取蔬果、橄欖油、穀類;經常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鮪魚、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及水份每日攝取1.5-2公升。
同時也強調人們日常的生活型態,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與人們建立良好的關係,是一種同時強調營養、心理健康和增加認知功能的飲食概念。此外,適時的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D、葉酸、菸鹼酸對於情緒的穩定也很重要。
四、學習放鬆方法:
1.放鬆訓練,學習腹式呼吸,活化副交感神經。
2.適時抽離壓力環境,每一個小時強迫自己起來走動,做些伸展運動。
3.冥想、禪坐、打太極、瑜珈有助於身體保持在放鬆狀態。
4.學習在適當的時候說「不」,避免自己接了太多工作超出自己負荷。
5.參加社團培養興趣:旅遊、美食,讓自己放假時心和大腦能夠真正休息。
6.維持社交關係:與好友常聯絡或聚會彼此抱怨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樂。
7.如果真的累了,盡可能尋求協助,適當調整工作環境/職務內容。
參考文獻
林怡靖、江慧珠、張晉賢、林麗美(2020)•影響高科技產業勞工嚴重疲勞的因素•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7(1),19-28。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233660-202001-202002060006-202002060006-19-28
陳俊瑜、吳佳蓉、徐儆暉(2010)•高科技從業人員職場壓力風險因子與職場疲勞之相關性研究:以某科學園區為例•美容科技學刊,7(2),5-20。https://doi.org/10.30001/JIES.201006.0001
蔡英梅(2017)•職場勞工過勞因子研究—以基板廠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0-2212201712274184
Smith, P. J., Blumenthal, J. A., Hoffman, B. M., Cooper, H., Strauman, T. A., Welsh-Bohmer, K., Browndyke, J. N., & Sherwood, A. (2010). Aerobic exercise and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72(3), 239-252. https://doi.org/10.1097/PSY.0b013e3181d14633
通訊考題
及格成績100分(不限考試次數),登錄「專業課程」積分2點,請於考完試次月月底後上衛生福利部醫事系統入口網查詢。
通訊考題 (是非題,共10題):
1.過去的研究調查發現,來自不同行業勞工的工作壓力、疲勞(過度勞動)程度以及後續的身心健康問題,以高科技業最為嚴重。
2.壓力是員工健康最大的隱憂。
3.意謂疲勞可能與無法適應壓力並與經歷的時間長短有關,進而發展成心理疾病(如:焦慮、恐慌、憂鬱症)和生理上的疾病。
4.意謂疲勞可能與無法適應壓力並與經歷的時間長短有關,進而發展成心理疾病(如:焦慮、恐慌、憂鬱症)和生理上的疾病。
5.工作的過度負荷可能增加勞工發生錯誤與意外的機率,所以企業應該擔負更多預防員工過勞的責任及提供一個友善的工作職場。
6.研究發現高科技產業的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人數最多的年齡層在 50~60 歲,而這群勞工也是企業勞動的主力。
7.近來國內的研究顯示,高科技產業勞工年資在 1-2 年罹患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發生機率並不高,而在年資在 3-5年期間罹患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級的發生機率,幾乎相同,除非是有累積性的健康危害,否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無直接的相關性。
8.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能預防因應策略,若工作做不完,宜增加工作時間及報加班時數。
9.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能預防因應策略,均衡的飲食:以歐美飲食為代表。
10.勞工罹患腦、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能預防因應策略,學習放鬆方法,學習胸式呼吸,活化副交感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