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title 01

照護新馬車站普悠瑪出軌意外病人心得分享

在災難現場  看見一條最光明的路

吳淑貞  羅東博愛醫院外科病房護理長

  知道火車翻覆意外時,我正在回家的路上,間隔不到1分鐘,手機就收到啟動急診333的簡訊(大量傷患機制),我當下只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衝回醫院,於是開啟雙閃燈並踩下油門,火速往醫院狂飆。抵達醫院後,趕緊換上制服到急診室報到,由於意外現場需要很多救護車運送傷患,收到長官指示救災現場急需醫護人員時,我二話不說跳上回程的救護車趕往現場。在車上,我抓緊時間準備救災現場需要用到的設備和器材,救護車司機也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意外現場。

  抵達現場時,已經有一些消防員開始做檢傷分類了,但聽到的,幾乎都是令人心碎的消息,許多檢傷出來的都是代表已往生的「黑卡」,當時心裡真的非常難受,但仍祈禱著能出現奇蹟。消防弟兄陸續救出傷患,幫傷患做一些基本處置後,立即將他們送上救護車直奔醫院。現場的傷患真的非常多,每一台救護車上都必須載2~3名傷患,我負責的一輛車上有兩名傷患,我一手要顧著重傷傷患的撕裂傷,另一手要忙著檢視他們身上是不是還有其他傷口需要馬上處理。當時心想,這起意外對傷患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他們亟需安撫,但我更害怕的是,傷患的意識無法維持,所以在救護車上不斷地對傷患信心喊話:「醫院快到了」、「要加油」、「剩一分鐘、剩一分鐘就到醫院了」,希望透過不斷的對話,讓傷患的意識能保持清醒,不要睡著。

  回想當天趕往現場的情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眾人對大體的尊重。當現場陸續傳出黑卡,一些趕到的民間救護車已將屍袋備好,在準備運送大體到救護車上時,為了阻擋媒體拍攝,消防弟兄和現場民眾用棉被拉起一道道屏障,一路護送,那是已無能為力的我們,能為往生者做的最後一件事:給予大體最基本的尊重。在我心裡,那是一條最光明的路,同時也是一條回家的路。

  回到工作崗位上,同事們都很關心我,擔心我到現場受到的衝擊太大,內心無法負荷,但我當時真的沒想那麼多。隔天,和社工一起去病房探視傷患,瞄了一眼床頭卡,心想這名字好眼熟,於是我問傷患「你還記得我嗎?」,傷患頻點頭,且說著「當天在救護車上,我真的真的很想睡了,但因為有妳不斷跟我說話,給我打氣、加油」聊著聊著,傷患的眼眶紅了,後來也才知道原來這位傷患是台東卑南國中的孩子…

  這起嚴重的意外帶給我很深很深的感觸,雖是一段艱辛、沉重的歷程,希望我們所提供的護理是可以給人希望、給人幫助,更有許許多多的溫暖可分享給更多需要溫暖的人,除此外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護理之美,以及護理師的使命與價值。


謝謝你們讓我看見

林鈺倩  羅東博愛醫院急診室護理師

  107年的10月21號,是宜蘭人期待已久的晴空萬里,卻在傍晚的蘇澳傳出一聲巨響,自此救護車的鳴笛,激起帶著愛卻悲傷的漣漪。五點多在博愛急診line的群組,開始傳出普悠瑪事故現場照,開始啟動「急診333」的事前待命準備。剛下大夜睡眼惺忪的我,心跳加速的打開新聞台,報導記者的激動對比著單位Line的寂靜,坐立難安的跟著家人討論是否該回急診支援,卻又擔心著是否多慮而造成麻煩,直到護理長的:「可以出來的趕快來幫忙」,道出現場的急迫及混亂。

  一路上救護車的鳴笛不絕,令我家人不禁加緊油門,而此同時群組內的「我會到」「+1」「姐妹們加油,我到」的訊息,也不絕的從對話框內湧出。一到急診大門,閃過救護車的車潮,躲過擠滿人的大廳,直衝護理站。看見了急救室內的床數已超過負荷量,許多熟悉的夥伴衣著散亂在四處奔忙,但卻無法多加交談,見到扛著天的阿長,此刻仍顯專業但頭髮凌亂的控制現場,將各處回來的姐妹們,放在適合的位置上。

  我立刻接手一位在中傷區就讀國中的弟弟,雖然意識清楚,但全身有多處開放性傷口還有一道不知多深的腹部撕裂傷,安逸於擁有絕佳默契及專業的急診團隊的我,對於需要單獨去統籌並領導來自各處的支援人員,內心是慌張無措的,但深吸一口氣後告訴自己:「我要鎮定,我一定要幫助到他們!」。當然除了外科系醫生全到,各單位支援醫護團隊也相繼出現,而我肩負著各人員之間溝通及整合的橋樑,剛剛誰來看過說要導尿、要做電腦斷層,要輸血,並且隨時確認病人病情是否有變化,途中來來去去的人何其多,我至始至終堅守著當區主護角色,領導來自各處的支援人員,直到交到加護病房的夥伴手中,才卸下使命感。一路上的急救過程中,眼尾瞄到年紀相仿的小孩,一直跑來跟他說「你怎麼了?」「你怎麼了?」,並且焦急地呼喊著他的名字,多問幾句才知道,他們是同一個國中的棒球隊而老師目前也不知所蹤,對於弟弟的堅強覺得心疼,高速撞擊後的傷該有多痛就多痛,卻沒留過一滴淚,沒喊過一聲疼,只有在我們詢問他時,他才說好累好想睡。此刻我們也只能盡力的說加油。入加護病房的最後一刻,老師神色緊張的出現,沒有時間多做解釋,直接讓老師陪同搭電梯,在電梯內老師伸出白皙卻有些髒的手,輕摸著弟弟的臉,叫著名字,說「不要怕,我是老師,老師來了」,那一霎雙方泛紅的眼眶內,有著巨大悲傷所凝聚而成的淚,而此刻的我無法以言語表達內心的感受。

  這一夜的急診333,大家不分彼此朝著共同目標邁進。看到這裡,你以為共同的目標是「救人」?錯,真正的目標是「愛」!當急診同仁從各處衝回單位,是對病人對伙伴的愛;當親朋好友受傷或逝去生命時的悲痛擔憂,是親情之愛;當志工蜂擁而上,鼎力協助是對事故發生的大同之愛;在救治時,輕傷病人願意耐心等候,跟搶救人員道聲感謝,甚至事件結束後,從各方湧入感謝醫護人員辛勞的物資,那都是對於人的同理之愛。那一夜,我不只看見意外的無情,我也看見「愛」已經用各種形式修補醫療所不能治癒的傷口。最後謝謝那天參與事件的所有人員,謝謝你們分享愛,謝謝你們讓我看見愛。


自信,我是命運的主宰者!

李彥志  羅東博愛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

  「為您插播一則即時新聞…宜蘭普悠瑪翻車意外,現場混亂,警消人員積極搶救中,患者陸續送往宜蘭各醫院」。看到SNG畫面時,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不自覺地從沙發上跳起來,拿起鑰匙就對著家人說「我要回醫院,不用等我吃飯了。」

  沿路上救護車聲響此起彼落,才剛踏入醫院內隨即被眼前景象所震撼,原本是辦理住院手續的大廳,搭上了臨時的救護站,在這裡,集合了各科醫護人員及行政人員支援,原來空曠的環境頓時變得擁擠,寧靜的假日被不斷出現的哀嚎及滿是著急的聲音所覆蓋,不時出現著「這裡需要幫忙!」「請問我的家人在哪裡?」「幫忙推去照X光!」「好痛啊!」正當我還在找尋該如何幫忙時,發現了大門口前方架設的指揮站,上頭標示了各項協助項目,舉凡救護、協尋、補助等相關內容提供諮詢,讓剛到院的家屬跟醫護同仁可以在到院後,即時找到地方請求協助。就在要前往報到的同時,碰上了其他單位的同事,一問之下,他們也是在接受消息後自動自發地回來醫院幫忙,回想起來不禁覺得,在意外發生的當下,醫院馬上能有這樣的應變能力及同仁間自動自發的回來醫院支援,讓我對我們院所更加的佩服及感到有愛。

  「待會要忍耐,如果很痛叫出來沒有關係。」今天,一如往常地在幫患者換藥,一邊安撫著患者的情緒,今天是他住進加護病房的第十天,患者嘴上雖喊著痛,眼裡流著淚,但臉上是有滿滿藏不住的笑容,因為今天是他準備轉到普通病房的日子。回想起剛換藥的第一天,因為小腿及腰部的嚴重撕裂傷,傷口面積廣泛,注射許多種類止痛藥物仍止不住此般傷口的疼痛,患者臉上皺著眉、不斷用手摀著嘴,試著不讓自己發出太多聲音。「如果會痛,你可以大聲叫出來沒關係!」。當患者一聽到這句話,彷彿情緒得到解脫,隨即放聲大哭且大聲喊痛。「沒關係的,你不用忍耐,這樣很好!加油!」。是阿!人本來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堅強,不需扮演著別人眼中勇敢的角色。「會不會怕這樣的傷口導致以後不能打棒球?」,在經歷了無數個換藥的日子,選擇在最後一天換藥的過程中詢問。「如果不能打棒球,我就去當教練!」。當說出這句話時,眼神閃爍,充滿著自信,「熱情」不但沒有被近日的痛苦所消磨殆盡,反而換來的是對目標更加堅定的渴望。

  「病人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在身處這樣的環境下,還能保有如此積極正向的心態,不埋怨突如其來的意外,一心只想著如何達到理想中的目標。護理雖能帶給人們希望,但可能有更多的希望是從病人身上看到的!我們不是神,也會有情緒,但如果能適時的轉換心態,找回命運的控制權,重新找到自我,發掘當初護理的價值,那麼在護理生涯上,不僅在照顧病人將會怡然自得,更加能獲得對自我的認同!


普悠瑪火車事故的那一天

曾惠玲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代護理長

  107年10月21日的下午5點接到急診大量傷患緊急召回簡訊,趕回醫院時被眼前的狀況驚嚇到,這不是演習是真的!因身為兒科護理師當我踏入醫院便被指派到急救室,原因是急救室裡都是10-14歲的國中生和一位6歲的小弟弟,當我進入急救室時映入眼簾盡是血淋淋的畫面,一位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妹妹和弟弟各別躺在急救室的床上,受傷最嚴重的部位都落在顏面及頭部,因此他們身上全都是鮮血,圍繞在他們四周的醫護人員不斷地檢查當下的傷勢,當下我協助幫忙的12歲妹妹,因為嚴重的顏面受傷,我的雙手必須加壓住她不斷湧出鮮血的傷口,我靠在耳邊告訴她:「不要害怕忍耐一下喔!阿姨會在旁邊陪妳」,給她我能給予的心理支持(因當下已有許多醫護同仁在處理著其他的傷口),因為她...跟我的孩子一樣大,心裡面真得無比的心疼及不捨!就在我講完安慰她的話時,意識還清醒的妹妹道出:「阿姨…我不會死掉吧!我想找我的爸爸和媽媽……」天啊!!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但我忍住情緒跟她說:「妳要加油要勇敢,大家都在幫助妳,阿姨會一直在旁邊陪妳,加油!」一路陪著她執行氣管內管插管、懷疑血胸插胸管等相關的醫療處置,並隨後立即轉送進開刀房執行傷口縫合,心裡不斷不斷地幫她禱告著讓她能順利撐過去!那一夜真的不知道來來回回跑了幾趟……直到解除大量傷患後才知道累!當天晚上返家後遲遲無法入眠,腦海裡不斷地想著剛剛的那幾個重傷患者,真心地希望他們都能平安順利撐過去,後面幾天也是不斷地看著新聞報導關心著那幾位小朋友的恢復情形,呼......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仍在加護單位觀察,心裡面也算放下了,因為我相信他們都會渡過的。

  就在事件發生二週後的一個假日,我照著原訂計畫帶著我的孩子們去爬山,出發的前幾日就不斷地考慮著是要開車還是搭火車,因為這次普悠瑪的事件後讓我對於搭火車產生了一些些心理反應,雖然最後成功的搭上了區間車,但在月台上等車時,我看到普悠瑪列車駛過,竟產生不敢直視列車的恐懼感,有種想叫它可不可以開慢點的想法,我想我需要時間去釋懷這件重大事故了,那些孩子們想必是比我的壓力大到千倍萬倍吧!現在我只希望他們能盡快的恢復健康,不只是身體還有心理,我們一起加油!

  最後,經歷這次的重大事故後,在當天許多休假中及下班的醫護人員都緊急召回幫忙,當下沒有任何一句怨言,我想這就是所謂醫護人員的使命感,而在搶救傷患的過程中,醫師與護理師之間的配合更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也要謝謝默默一起經歷的院內所有工作人員,因為有大家的付出及努力才會讓所有患者都得到最好的處置,我們的醫療團隊是最棒的!


「它」不是演習

林秀真  羅東博愛醫院急診室護理師

  107年10月21日帶著喜悅的心情要參加急診同事婚禮的日子,正準備著前往餐廳要給予同事祝賀,就在這路途中,耳朵突然豎起,廣播中傳來一則訊息,「蘇澳新馬車站發生普悠瑪號火車翻覆....翻覆了6節車廂...」,此時浮現在腦海中的是“今天是假日,又正是出遊要返家的時段,應該至少2-300人左右搭乘火車呀!那會有多少傷患人數就診?那醫院不就要啟動大量傷患?當班同仁有辦法應付嗎?”,就在這樣內心跑馬燈跑不知道幾輪後,人已經抵達了喜宴會場時,此時也收到了單位護理長傳來緊急招回的訊息,於是將祝福的禮金遞出後,便連同急診同事們一起儘速返回醫院協助,連跟新娘打聲招呼的時間都沒有,因為此時此刻的急診需要我們!

  一夥人到醫院急診室門口時,院方已經啟動「急診333」,而我則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因為在這週末晚餐時間,理應是同仁們與家人相聚的時間,但我看到的是白班下班人員、大夜班人員、休假、甚至是已經離職的同事以及正在請育嬰假的同事都跑回來待命幫忙,心想醫護人員在這重大事故需要幫忙的時候,果然真的骨子裡的充斥的熱血的護理靈魂,著實令人感動不已,壓抑激動的情緒,我趕緊脫下華麗的便服換上工作服、腳上的高跟鞋,換上了護士鞋,以最快的速度進到急診室內協助,現場傷患人數之多,把醫院急診室及一樓大廳塞得水洩不通,空間中充斥病人的哀嚎聲,都讓我們繃緊神經,還好我們很快的就進入專業的醫療診治中,在同伴的互助下完成了各種級數病患的處理。而這次大量傷患中孩童佔了不少比例,這群孩童卻不同於往常的在急診室裡哭鬧,而是以鎮靜的表情,讓醫護人員處理傷口,但我相信他們的心裡應當是非常害怕的,面對著如此重大事故,卻還能如此的勇敢面對,想著想著心裡便感到萬般不捨。

  這次發生這麼撼人的災難,這是我在急診工作22年生涯中第一次面臨到人數最多的大量傷患,這並不是醫院年度必上的演練課程,而是臨場感十足的真實事件,繼2007年大里火車事故發生至今約有十多年了,那是生涯中第一次碰上「急診333」,此次傷患人數則更大量增加,但在雜亂的現場中,卻有著數次演練而來的秩序,看到所有參與協助的醫護夥伴們及各方湧入而來幫忙的志工們,都盡心盡力的在協助著傷患,除此之外行政人員及社工們的協助也在流程處理上提供很多的幫助,對於各個職位的互相合作感到著實萬分的感動。

  在急診室這個環境裡工作隨時會面對重大事故,總是需要戰戰兢兢隨時待命著,雖然在工作生涯中不是第一次碰到重大事故,但此次看到在這個忙碌奔走的過程中,同事們平時合作的默契、社工人員、大愛及各社會團體也發揮著愛心,共同協助這些傷患以及家屬,身為急診的護理師,我想這就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驕傲。


真的是「急診333!!!」

朱千慧  羅東聖母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

這不是演習!急診333!

  夕陽才剛落下,脫下了今天的戰衣,正買著熱騰騰的晚餐準備回家享用,醫院傳來了簡訊:「這不是演習!急診333!請醫護人員立即到急診室報到!」,毫不猶豫地回到急診室,急診室的護理師已在門外待命,護理人員及志工們已陸續排了兩排,等候即將到院的傷患,真的是,「急診333!!!」。

很快的救護車到達了醫院…

  第一位患者為12歲的男童,意識清楚,但頭上有多處撕裂傷及臉上皆是鮮血,身體不斷的顫抖著,急診室的醫師冷靜沉著的下著指令:「先將病患送入手術室做縫合」,孩子閉著眼彎曲著身體說:「醫師你能不能救活我,我好痛!」,我握著他的手告訴他:「現在沒事了,不要怕,醫師要幫你把頭上的傷口縫起來,你先深呼吸,我們都在你身邊」,醫師迅速地清潔傷口並將傷口縫合起來,並輕柔的將他身上的血漬擦拭掉及仔細的檢查身體,確認沒有外傷後,送去做了詳細的檢查。走出手術室門口,躺著的是一位持續嘔吐的奶奶,另一旁是一位志工牽著一名7歲、鞋子只剩一隻的小妺妺,一樣在顫抖,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我問了奶奶哪裡不舒服,奶奶表示:「頭很暈,醫師已經看過了再等做檢查,一旁的小妹妹眼淚就掉了下來,我問了妹妹:「有沒有受傷?」,奶奶用台語說:「她沒有受傷,因為我把她緊緊抱住怕她受傷,在車廂裡一直滾來滾去!」,聽著....我的心揪了一下,拿著水安撫著妹妹的情緒。

走進急診室病房區才體會什麼叫做333現場

  接著走進急診室病床區,才深深體會什麼叫做333現場,外頭救護車的聲音及電話聲沒有斷續過,裡頭儀器聲及患者的唉嚎聲也沒停過,內、外、產兒的醫師也在現場評估病患,逐一的確立病患的診斷並做處置,醫院的檢驗師,放射師也回到崗位,院內的同仁,沒有放棄一絲一毫的希望在搶救,只希望能一起度過這場意外,一直到晚上九點解除了急診333,才喝了一口水。

  在臨床工作七年,第一次遇到所謂的大量傷患,慶幸的是平時的演習及課程訓練,增加了我們的應變能力,很榮幸能在聖母醫院工作。


護理工作30年,第一次遇到....

許亞靜  羅東聖母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

  「這不是演習,急診室333外科…,這不是演習,急診室333外科…」,身為外科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的我,看到簡訊立馬驅車直奔醫院。到達醫院經過急診室上病房時,工作人員已經各就各位,我並未在一線支援,而是在加護病房待命。

頓時加護病房內外瀰漫在焦急、無助、疼痛的氛圍

  45分鐘後,傷勢嚴重病患一一陸續送入加護病房,SAH合併肋骨骨折氣血胸及骨盆骨折意識昏迷、C5、6、7頸椎受傷合併四肢癱瘓、T12 compression fracture合併下半身癱瘓、Liver laceration合併肋骨骨折及氣血胸、及一位氣血胸病患。加護病房內,上班及休假回召的同事,各專科醫師、護理師、醫技人員、勤務人員,全部集合在加護病房協助,每位同仁拚了命只想穩定病患的生命徵象,一連串的檢查、治療,圍繞著無怨無悔的醫護人員;加護病房外,社工人員伴著焦急的家屬未確定姓名身份的病人。頓時加護病房內外瀰漫在焦急、恐慌、無助、疼痛、哭喊、哀痛的氛圍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陸續將病患安頓下來,也展開了後續治療照護療程,但病患及家屬對病患疾病變化及陌生環境的焦急、恐慌與哀痛依然…。

醫療照護外更不忘提供心理建設與支持

  病患生命徵象穩定,接著病患處於急性疼痛、睡眠型態的紊亂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都是漫長的日子要走。第10天了,2位病患已平安轉至病房,看到四肢癱瘓病患雙上肢肌力已能由0分進展到3分。期間醫護團隊給予病患、家屬的醫療照護,更不忘提供心理建設與支持。

感受到醫院給第一線臨床照護人員的支持

  臨床工作30年的我,這是第一次接觸到如此嚴重的災難救治。在加護病房的照護過程中,院長親自關心並帶領醫療團隊進行病情及治療計劃討論,期望給予病患及家屬最好、最放心的治療與關懷。除了病患家屬的照護與關心,我們也感受到護理部上級的體貼,增加了人力協助照護,還不忘為臨床人員安排了「大愛手」,為一線人員解除身體的疲倦,照顧了臨床人員的身、心、靈。

  此次事件大大的展現出護理人員莫大的凝聚力、醫療團隊的合作,平日333的演習,也在此展現了最大的功能。


2018年10月21日一個難忘的假日…

李柏儀  羅東聖母醫院急診室護理師

一通電話,打破一切的悠然…

  難得周末放假,打算下廚犒勞自己。打開冰箱展開自己的節奏,沉浸在菜刀與砧板碰撞的律動中、享受被炊煙繚繞的悠閒,一通電話,打破一切的悠然…。

  正笑罵著同事別亂拿333開玩笑,下一秒醫院緊急的簡訊通知:「這不是演習,急診室333外科…」,没看完訊息隨即關上爐火就是一陣狂奔。抵達急診室已被靜空的急救區、治療區與嚴正以待的單位同事,彷若風雨將至前的寧靜。119喧鬧的廣播與鳴笛聲恰似滴落海面的第一滴雨,隨著漸擴的漣漪不斷展開,暴風開始!!

一雙雙「聖母醫院的手」撫慰著患者與家屬的心

  一個又一個傷患漸漸塞滿了剛靜空的急診室,哀聲四起,無法行走的、沒有意識的、失去生命徵象的…,一個又一個。打點滴、止痛針、傷口縫合、包紮、還有一項又一項多到我數不清的護理與醫療處置。全身是汗、還有患者的血漬,回頭一看卻還有許許多多、許許多多的病人還未處理,心已涼了半截。正當心裡開始緊張慌亂之時,「我來了」、「這裡我來接手」一句句孰悉的聲音在耳畔響起。我發誓!這是我至今聽過最安心的話語。再一次抬頭,援軍由四面八方湧來,單位的好同事、好夥伴,僅管有的生懷六甲、有的家在遠方、有的像我一樣捨棄假期只為了眼前的大事件,可能交班過數次,卻素未謀面的各單位護理人員、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的醫師,在這一個當下都成了同一雙手,一雙名為「聖母醫院的手」撫慰著每一個患者與家屬的身心靈。

  這是我此生見過最混亂的場面,但卻又無比的和諧。即便仍有許多來自家屬患者的抱怨與哭喊,沒有任何一個醫護人員退怯、或顯現任何負面情緒。那一瞬間我們都是家人,不管是醫生、護理人員、病人亦或是家屬。我們正在一起承擔這一項所有人都不願樂見的意外災難。

  即便演習數次,我仍深信這種場面沒有任何人可以習慣或淡然面對。在這緊張、焦躁的氛圍中,因為聖母大家庭的合作無間、努力不懈,沒有埋怨沒有驚怖與恐慌。

我驕傲我是急診人、我以在聖母醫院工作為榮

  其實,護理從來就不是我的第一志願,因此畢業後的七年埋首書堆與研究,希冀可以走上學術之路,不用從事這種把屎把尿的「卑微」行業。然而今天,我所打的每一針、所做的每一項處置,其意義都遠超乎我過去所唸的每一本書、每一份文獻以及所做的每一個研究。我慶幸我是護理師、我驕傲我是急診人、我以在聖母醫院工作感到榮耀,我可以跟我最愛的同事一起燃燒屬於我們的急診魂。我好幸運在這龐大的意外事件裡還有心思想著這些,而不是擔憂著家人在哪?我的腿還能不能動?於是我紅了眼眶,也許是對此次事件的遺憾與感傷,但我相信更多的是感恩與感動,為了避免影響他人士氣與患者心情,擒住眼角的眼淚繼續努力,直至21:30所有患者都得到安置的動向,眾人才揮去驕傲的汗水一一離去,四小時馬不停蹄的救援行動才終於落幕。

  回家之後繼續完成我的晚餐,打了電話回家報平安,流下驕傲的眼淚以宣洩滿到要爆炸的滿腔熱血澎湃與五味雜陳的情緒…。2018年10月21日一個難忘的假日,是我入行以來的大日子!感謝急診的戰友、感謝聖母大家庭不滅的救護魂,讓我更堅信這條充滿急診魂的護理之路。


這一夜,我失眠了!

邱雅琪  羅東聖母醫院開刀房護理師

  到院前救護是我隨車護理師其中之一的工作,往往是到機構或醫院接病人,但這天卻是很不一樣的到事故現場去搶救傷者,內心百感交集,我失眠了。

出動本院救護車到現場協助支援,請立即出勤!

  悠閒的星期日,午睡後慵懶地隨手拿起手機,看著臉書的動態,突然好友的直播讓我好奇的打開,匆忙的步伐,急驟的音調「快快快這裡還有人受傷,住附近的朋友快來幫忙!」這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呢?正想繼續看下去,此時手機響起,顯示聖母醫院的通知,讓我立刻接起電話「這裡是總機,因普悠瑪火車在新馬車站翻覆,需出動本院救護車到現場協助支援,請立即出勤!」心一驚,迅速從床上跳下、換好衣服、頭髮紮起馬尾,便驅車前往醫院,路途中更接到醫院訊息:「這不是演習,急診室333外科,急診室333外科,急診室333外科,請醫護人員立即到急診室報到。」

救護車鳴笛聲一開,油門一踩便驅車前往現場救護

  一到醫院就有幾輛119救護車急駛而入,OHCA的傷患在一聲口令下一二三便換上了醫院推床迅速推入急救區進行復甦急救,讓我更加確信這是真的,值班司機這時立即向我招手,於是鳴笛聲一開,油門一踩便驅車前往現場救護,在車上我腦中反覆練習著ACLS及所有外傷處理的護理措施,並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要冷靜的處理傷者,不知不覺的在警義消人員指引下來到了現場。

胸部挫傷、呼吸急促、需使用氧氣,這位傷者送往聖母醫院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W型倒臥鐵軌的車廂、待命的大型機具、人來人往的警消人員,天啊!電影中的災難片真實的在我人生中上演,震驚了數秒,我本能的尋找,看到躺臥在長背板極端痛苦的傷患數名,現場已有不具名穿著便服的醫護人員照護及安撫,這時我立即上前表示身份,並且詢問傷者情況,「這位阿姨胸部挫傷,呼吸急促,需要使用氧氣,這位傷者給妳們送往聖母醫院」一位現場發號施令的人員說著,於是我們迅雷的速度將病患抬上擔架,趕往醫院。在緊急救護急速的車內,我無法做太多的醫護措施,只能簡略的身體評估,盡可能的維持傷患的生命徵象及心理支持。數分後,抵達醫院,將傷者挪移到醫院推床並簡單交班,之後就再度返回事故現場。

我的手護住那殘弱身軀,深怕大體再一次受到傷害

  夜幕已深,許多出勤的救護人員仍再度返回新馬車站,屏息等待著倖存傷者的同時,我看到有許多醫護界的同仁,分別從不同醫院出勤支援,或者是居住附近的居民,談論著事故發生當下如何搶救傷患的經過,我想這就是身為一位醫護人員天生的本能及使命感吧!然而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現場救災人員傳送數具罹難者的遺體,並且表示需協助運送大體至蘇澳榮民醫院集中讓家屬認領及相關單位相驗,頓時現場一片哀戚,落寞神情到處可見。

  罹難者大體陸續的送出,而我最後的任務是轉送一位罹難者,雖然不知性別、年齡,只從白色的裝屍袋標記著「15」號碼,瘦長的身形隨著車子晃動搖曳,我趕緊以手護住那殘弱身軀,深怕再一次受到傷害,沿途我心裡默默的為其祝禱,盼望已逝的靈魂能得到安寧。

我更堅信《護理師》會是我終生的職志!

  回到家,電視持續直播這次重大的意外事故最新消息,我突然感到慶幸自己身為醫護人員,在這時候能貢獻出微薄的力量,但內心卻很沈重且遺憾,因為我們能做的事情僅僅如此。在現場可以看到大家不分你我,全力搶救傷患,期望能盡速將所有傷患轉送醫療院所,為這唯一信念與目標不斷地努力,不論結果如何,至少大家已付出全部心力。感謝全體參與救災的無名英雄,因為有你們,加深我對醫療事業的熱忱,也更堅信『護理師』將會是我終生的職志。


天使心〜展現護理價值

吳霞玲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護理部副主任

  107年10月21日,這是讓一個全國人民心痛的日子,在宜蘭新馬車站發生了台鐵40年來最重大的普悠瑪列車脫軌事件,造成200多人的傷亡,在搶救的過程中,一陣陣救護車鳴笛聲驚醒了寧靜的蘭陽平原。

  約1700從電視上得知有火車脫軌,因鄰近醫院所在地,立即整裝前往支援,原本需要30分鐘的車程,15分鐘即到達醫院,過程中持續與值班督導長聯繫了解狀況,救護車不停的穿梭來回,感覺很匆忙,踏入醫院急診室時已經人滿為患,患者一波波的湧入,同仁以熟練的技巧進行檢傷分類,提供最快速的醫療處置與照護。隨後現場指揮官表示,18位往生罹難者的大體將全數送至本院進行安置,大家共同討論放置地點,家屬休息區及情緒安撫的人員安排….等都將在短時間內完成,護理部主任指派具有精神科20年經驗的我及二位精神科護理長駐守在大體安置區,帶領同樣具有精神科經驗的二位護理長,共同協助家屬相認大體及安撫情緒進行陪伴,雖然未曾有這種經驗,心想這也許是機緣,沒有第二句話接受這項任務,告訴自己竭盡所能,提供家屬所需的協助。

  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逐漸向大體區靠近,第一位往生菩薩已經到來了,不知袋內的他(她)在這次意外事件中受傷的程度,在搬運的過程中仍告知即將為他(她)所做的一切,慢慢的從救護車上移至放置區,深怕再次弄痛了,到近約21:30,18位往生菩薩皆已安置完成,等待家屬前來相認;在認屍的過程中,看得出家屬心中的焦急,頻頻詢問000在那裏?我可以看他嗎?陪著家屬進行認屍,打開屍袋的一剎那,先是沉默不語,無法接受眼前所見的一切,頻頻詢問,身上又沒傷口怎麼會就這樣走了?為什麼身體會變形?為什麼會傷得這麼重,他(她)一定很痛....等等,聽得心好痛,默默在旁陪伴、傾聽他們訴說心中的話,適時給予支持與擁抱,過程中看到了有些大體是不完整、有些面孔是驚慌、是無奈的,心想當時一定遭受到很大撞擊,連說出求救呼喊都沒有機會,他(她)也不知道本來是一趟快樂的旅程結束,可以回家跟家人分享,竟然於本次的意外事件中在異鄉往生,無緣回到家鄉見親人最後一面及道別,過去的很多夢想就在事件發生的一瞬間皆已破滅,想必這也是他(她)們畢生的遺憾;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人的生命是脆弱且無常,在一瞬間可能一生就結束了,應該要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護理是專業更是一種藝術,護理專業不只是在臨床,提供住院患者所需的照護,解除生理上的不適,在此次事件中運用護理專業的人性關懷,陪伴家屬走過最傷心難過的這一段,提供心靈上的照護,正是護理價值的所在。


災難起~用感動紀錄護理人的驕傲

莊欽雅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護理部督導

  回想10月21日普悠瑪事件發生,歷經37小時未眠,接下來的每個夜晚,腦中浮出的是事發當天的各種場景,很多人、事、物交雜出現心中,頓塞住一些無法言喻的痛、壓力,莫名的湧出,試著去釐清,總在清楚後又跳出不同景象,傷者、醫者、媒體、刑警、亡者、誦經、長官等各種忙碌場景,沉澱~

  從接獲電話那一刻,身為值班護理長的我,心中懷著忐忑不安的情緒,911人員告知災難現場混亂,持續搶救中,無法預估傷患人數下,啟動通報召回機制,也立即發送Line護理長群組召回護理長,院內各單位人力、支援設備也緊急抵達就位,外傷患者陸續湧入,當下不安、混亂的我,看到護理長和同仁陸續返院加入,向我報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回來了,哪裡需要幫忙?』,讓原本恐懼的心,激勵出指揮調度的勇氣。醫院裡充斥傷患哀痛聲:「我家人送到羅東,只剩我,我的手指好像斷了」、「我剛好站起來拿東西,火車翻覆我就被彈了出去,全身好痛」…;眼見一群衣服破損、留著血,臉上驚恐的小朋友及一個接一個傷患送進來,同仁們主動上前協助執行醫療處置及陪伴;交雜混亂的場面,正在煩惱這些傷者如何處置時,兩分院開刀房同仁及外科專師也自動歸隊報到,加入外傷處理行列,此時的感動,無法描述,只能化為一個深鞠躬,輕聲說句:「辛苦了,謝謝」,表達內心激動! 總院護理師前來支援展現的專業氣勢,也讓我讚嘆印象深刻,讓病人、場面很快獲得穩定。

  災難現場訊息接踵而來,醫療指揮官告知,除傷者送入外,罹難者大體,也要暫放置本院,院區要挪出18具大體空間?主任得知現場訊息,立即分工,指派我持續關心掌握急診室傷者,務必讓傷者受到最妥適照護,處理18位罹難者大體,指示由20幾年精神科背景的副主任負責。分流時機啟動,讓病房變成了「二級戰區」,思及主任所囑咐,備有食物、日常用品提供,除有護理長駐守外,正在擔憂人力同時,眼前出現三位白班的同仁,「督導,我們是自願回來幫忙的!」,一解人力緊張的擔憂,更讓我看見護理天使心。主任當時雖身處異鄉,掌握到訊息,立即利用智慧通訊,發揮指揮調度,讓我看見身為一位護理主管當責的展現。

  沉澱過後,心中滿是感恩,感謝每年大量傷患演習的基礎,讓實際災情發生時,動員機制得以處置妥適、感謝一群無私奉獻的護理人,為我紊亂、恐懼的心注入穩定的力量,讓我看見護理核心價值真實呈現,感謝多年護理專業養成,讓我在災難處置中,得以迅速反應及危機處理,展現重要的角色功能,全程參與的點點滴滴都在心中留下成長記憶~身為護理人的榮耀,忠於護理。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Taiwan Un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 (TUNA)
會址:10355 台北市承德路1段70之1號14樓
電話:(02)2550-2283     傳真:(02)2550-2249     電子信箱:nurse@nurs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