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情 災難現場
鄒明耘 花蓮慈濟醫院傷口護理師
4月3日7點58分當我換好護理師服,準備點開系統看今天有幾床傷口照會時,突然的震動及巨響,心裡想著地震了啊!不對!怎麼沒有停還越來越大,眼睜睜的看著辦公室敷料櫃相繼倒下,伴隨著尖銳的地震警報聲及門外的叫喊聲,第一次躲到桌子下掩護,待地震趨緩後,才發現原來離門口只要五步的距離,現在須爬過兩三個櫃子才能脫困,在確認辦公室的眾人生命及財產安全後,了解到這有可能是不亞於六年前花蓮0206的大地震,身為花蓮縣消防局自強分隊救護義消及花蓮縣衛生局災難醫療隊(DMAT)執行組成員的我,立刻傳訊息並聯絡護理部鍾惠君主任:「若有緊急任務召集,我想去協助救災」,鍾主任也在一分鐘內回覆:「好,注意安全」。
連護師服都沒來的及換,0810抵達消防分隊了解到有樓房倒塌、多棟房屋損壞但傷亡人數不明,隨後在0826收到花蓮災難醫療隊(DMAT)執行組的集結訊息,立刻表示可以加入DMAT先遣小組出隊,先遣小組組員共五位,由醫師、專師、護師、衛生局及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人員組成,到達災區評估需要什麼醫療援助並提供基礎醫療照護。到達天王星現場後,樓房傾斜狀況比照片還令人驚懼,快步通過熱區後到達消防局已設立之大量傷患醫療站 ,由先遣小組組長花蓮慈濟急診賴佩芳醫生與現場消防局救護指揮官,進行傷情彙整、評估及交接後成立消防局及衛生局的聯合救護站。DMAT先遣小組組員與消防人員則一同開始協助傷病患處置及安撫剛逃出來的民眾,即使身在災難現場,受困人數及傷患情況依舊不明確,需要隨時依照現場搜救資訊應變,亦要注意自身安全,當天現場非常炎熱,組員們不僅互相提醒水分補充,亦提醒現場救難隊員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並協助警消們因救災而受傷時提供即時的傷口照護及身心狀態監測,讓他們稍作休息後再次投入救災。
我們都無法預測災難的發生,但卻要有面對災難發生的能力,事前訓練的過程是必不可少,每年參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的初階、進階訓練、執行組複訊及戰傷課程,不斷的模擬大量傷患及戰爭傷害情境,並與消防局舉辦聯合演習培養救災默契,所以當身在花蓮的我們,面對真正災難的發生,只要依照平時演練的準備,在地震發生的當下大家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心就會安定,如同上人說的「合群合力,如棉線編在一起,就有承擔重任的韌力」,感謝花蓮慈濟醫院在救苦救難上無條件的支持,也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身為花蓮特種搜救隊的先生,當他在前方災區奮力救災時,我亦有能力在後方醫療站給予支持,讓人感到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