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title

當災難來敲門-花蓮大地震隨筆

李彥範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專案講師

  2024年4月3日禮拜三,早上7點58分,當下的我還在健身房的蝴蝶機上鍛鍊我的胸肌,突然健身器材和我開始左右搖晃,而且幅度越來越大。身為全球對於地震最習以為常的花蓮人來說,我的反應就是視若無睹、雙手繼續用力推重訓機器兩把,反正我四周的肌肉猛男和阿公阿嬤也一樣很淡定的在運動。直到過了五秒,我發現身體左右搖擺的幅度超過45度且搖晃得越來越快,這震幅已遠超過我地震耐受度的閾值,即便隔壁的阿嬤還是淡定的在練她的廓背肌,我已顧不得丟臉,隨及抓著我的手機往大門口逃竄。

  在逃出大門口的過程中,天花板上的一些碎片和輕鋼架從我身邊劃過,手機也響起了地震國家警報的尖叫聲,我幾度以為加州大地震的電影場景實際上映。後來健身房的客人們和我陸陸續續跑到大街上,地震才慢慢的停止下來。看著大家一臉驚恐的表情,我想起了我的筆電和包包還放在二樓的置物櫃,在大家都還驚魂未定時,我趕緊衝上去二樓搶救我的包包,我所有的研究和教學檔案都在那台筆電耶!它和我的命一樣重要。在搶救包包的那短短60秒,我看到了健身房2樓的燈全熄了、地上盡是掉落殘屑、水管破裂在天花板形成一個室內大瀑布。

  在我恢復了理智和勇氣時,趕緊騎車衝回我居住的大廈,確認大樓外觀沒有裂痕和磁磚掉落後,就開始沿著安全梯從一樓衝上七樓,回家把我的狗狗小米救出來,並用管委會的身分在LINE群組發聲,跟大樓的鄰居報告我們的大樓挺過了地震、沒有出現裂痕或傷害,然後帶著狗狗走到附近的公園避難。小米在邊走的過程中後腳邊顫抖,我從未看過牠在地震後如此驚恐,可見此次的地震對花蓮各方的影響。接著我開始用LINE聯繫班上的導生,確認他們都平安沒有受傷,也詢問在花蓮慈院的急診督導有沒有需要幫忙?她很快地回應我說已經啟動大量傷患了,目前人力充足,看著她的訊息,讓我想到昨天才邀請急診督導以業界講師的身分,跟選修急診護理課程的大四學生介紹大量傷患,同時分享她的急診經驗,並且使用VR設備訓練學生們如何在大量傷患中檢傷。在課程中急診督導自嘲每次她在值班或者傳授大量傷患課程後,不久就會發生事故,包括2018年的花蓮大地震、2021年的普悠瑪翻車和太魯閣號撞車等事故,還真的應驗她所說的內容。

  在確認急診室不需要我的幫忙後,接下來的兩天我便跟著在慈濟精舍內工作的鄰居一起到德興棒球場搭帳篷,也跟著慈濟大學志工群和師兄師姊到廟宇空地發放慰問金,傾聽災民們陳述地震當下的驚恐故事。在當志工安撫他人的過程中,腦袋時不時就會浮起2018年初半夜兩點的6.4級花蓮大地震的畫面。當時半夜兩點鐘左右,我的身體突然被晃動,此時躺在床上的我,聽到家中各種櫃子倒下和玻璃碎裂的聲音,害怕之下我閉上雙眼不斷禱告,當我張開眼睛時,發現厚重衣櫥櫃已倒在我的眼睛上方不到30公分距離,在我恢復喘氣後,望向周遭環境,才發現我的葉片式電暖爐直接插進衣櫃的木板中,阻擋衣櫥下壓躺在床上的我。隨及我衝去醫院的急診室,告訴我那群老同事說急診留觀室病人留給我顧,你們快去處理那不斷湧入的大量傷患吧!直到破曉天光,才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到家後,發現那群大量傷患的災民,大部分來自於距離我家不到一公里的高樓大廈,我站在頂樓看著已經傾斜成60度角的,久久無法回神。

  感謝上帝,保守身在花蓮重災區的我一切平安,這次順利躲過這次7.2級的大地震。地震過後,我也不時的轉貼臉書和instagram有關地震的緊急救難和醫療救護的故事,讓那群學過急診護理的準新鮮人也深刻地感受到,面對世界各地的天災人禍已衝擊我們的生命和世界時,我們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與渺小,彷彿抵擋不住反撲的螻蟻。但是值得感恩的,是受過護理專業訓練的我們,在災難當下仍能付出我們的關懷與照護,撫慰需要幫助的人們,一起度過這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挑戰。

  感謝主,當災難來敲門時,我能用護理人員的角色來面對苦難。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Taiwan Un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 (TUNA)
會址:10355 台北市承德路1段70之1號14樓
電話:(02)2550-2283     傳真:(02)2550-2249     電子信箱:nurse@nurs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