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花蓮地震救災心得
黃少鴻 國軍花蓮總醫院護理部督導長
4月3日早上九點半,我們在天王星現場。
穿著藏青色底圓領,左胸印有「花蓮 DMAT」出隊服裝,通過交通管制線,在重慶路口前我是一直向右看的。畢竟指揮帳等羅列在側,人馬雜沓我目光自被吸引。過了一半斑馬線我回頭找其他隊友,冷不防霎時間剛折腰的天王星大樓映入眼前。實不相瞞瞬時浮現在我眼前卻是當年也是斜立的雲翠大樓,眼裡的建物竟是兩相重疊。當年的震撼沒料到會有再遇到的可能,再次見著彷彿複刻、傾斜欲倒的大樓當下,愣住驚訝應有一兩秒餘,但好歹馬上接受並回到現實。萬幸雖經7.2強震後,大樓內除幾位需由搜救人員協助脫離,其餘民眾多已自行逃出,至救護站處置的傷勢經包紮後均無大礙,但最後還是有一位民眾不幸罹難。
與我穿過逃離人潮逆向前行,向大樓後方建立第二醫療站,遠望到半空中雲梯車籃架在接載高樓層民眾,路面上受傷陸續前來求助包紮的民眾,處置後來了又走。然後六年後的今日,管制中的軒轅路、花崗街和中山路的三岔口,除救難人員外幾無人跡,無從覺察天王星向黑金通洋房悄然欲進,彼時與現在動靜兩極。
經過兩次重大災難(0206花蓮地震、0402太魯閣翻覆事故),花蓮縣各救難與醫療單位交流合作後,已整合出堅韌的救災實力。這次7時58分地震後,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在8時15分開設,8時26分衛生局長啟動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先遣小組,身在成員名單中的我,收到通知後,隨即依院方指令立即至東區緊急應變中心集合。期間8時47分縣長指示DMAT第一組至天王星設醫療站,9時33分我們抵達現場,至17時14分依衛生局長指示任務結束。
回顧國軍近年來不論救災或抗擊疫情,正是透過軍事醫療服務與區域醫療行動的結合,與各部會、公家與民間醫院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常態化救災醫療保障能力,才能完成緊急醫療任務。以此次為例,地震發生後本院除立刻啟動大量傷患應變計畫,執行災害防救醫療工作,也因平日即有醫療救護編組,能於第一時間派遣人員至現場協助救護任務。
這是軍民合作確保民眾安全的重要一環,亦是軍陣醫學的真正實踐。